心和气平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和:温和;平:平静。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身心安宁。
出处:宋・苏辙《既醉备五福论》:“醉而愈恭,和而有礼,心和气平,无悖逆暴戾之气干于其间。”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急躁。
心和气平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典故】
此处所列为“心平气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心平气和”原作“心平德和”。晏子,即晏婴,春秋齐国人,在齐景公时任宰相,为当时的名臣。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有一天,景公游猎回来,与大臣梁丘据等在遄台饮酒作乐。当景公对人生有所感慨时,梁丘据亦在一旁附和,故景公说:“只有据与我是相和的啊!”随侍在侧的晏子不以为然,他说:“据和你不过是相同而已,那里有相和!”景公讶异地问:“『和』跟『同』有什么不一样吗?”晏子回答说:“若以烹调为例,在熬煮羹汤时,会适切地把不同佐料相混,使之味道调和,才做出美味的料理。君臣相处之道也是这样的。当君王提出一个主张时,作为臣子的应该是从不同角度给予建言,使君王的施为更为完备,而不是一昧地附和而已。再以音乐为例,一篇好的乐章,是各种音符以不同的快慢、高低……组合在一起,互相搭配,调和出优美的音乐,使君子听了,内心能得到平静,德行能趋向平和。所以《诗经》说:德音是没有瑕疵的。像梁丘据这样只会对君王的说法同声应合,就好像把清水加到清水里去调味,谁会想去吃它呢?又好像琴瑟只弹一个单一的音符,谁会想去听它呢?所以『同』是不好的啊!”此处的“心平德和”指的是心情的平静,德行修养的平和。有此境界,人的脾气自然会温和不暴躁,所以后来由此演变成“心平气和”这句成语,形容心气平和,不急不怒。
【书证】
- 01.宋・苏辙《栾城应诏集・卷一一・试论八首・既醉备五福论》:“百姓相与欢乐于下,而后君臣乃相与偕醉于上,醉而愈恭,和而有礼,心和气平,无悖逆暴戾之气干于其间,而寿不可胜计也。”
- 02.清・徐增《而庵诗话》:“作诗如抚琴,必须心和气平,指柔音澹,有雅人深致为上乘。”
心和气平的翻译
折叠
展开
- peace of mind(without protest)
安居乐业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心和气平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