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guātián

李下瓜田

拼音lǐ xià guā tián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瓜田李下

李下瓜田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出处《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用法作主语、宾语;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例子愚谓折柳樊圃,良士瞿瞿;李下瓜田,君子所避。(清・黄六鸿《福惠全书 莅任部》)

李下瓜田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瓜田李下”。见“瓜田李下”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瓜田李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瓜田李下”是一句很常见的成语,经常是以“瓜田李下之嫌”的型态出现,可见这句成语和“嫌疑”很有关系。在《乐府诗集・卷三二・相和歌辞七》中收录了一首〈君子行〉,这首诗就是在告诉世人君子当有的举止行为,所以开头几句就说了:“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意思就是说:君子为人要光明磊落,因此要尽量避开一些会引起别人猜疑的举止。这种举止就像走经瓜田,如果弯腰去整理鞋子,就难免会让人怀疑:是否在借此来掩饰偷摘瓜果的行为呢?同样的,走到李子树下,如果举手来整理头上的帽子,难免会让人起疑:是否在借此而偷采树上李子呢?如果我们走经瓜田不纳履,来到李树下,不正冠,自然就不会引人猜疑了。后来就从这首诗演绎出“瓜田李下”这句成语,成为“惹人嫌疑”的代称。

【书证】

  • 01.宋・刘克庄〈送勋姪之官嵢峡〉诗五首之二:“李下与瓜田,嫌疑谨未然。先贤监竹木,不食笋多年。 ”
  • 02.《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申缴门簿》:“愚谓:折柳樊圃,良士瞿瞿;李下瓜田,君子所避。”

李下瓜田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in a melon patch or under a plum tree (in suspicious circumstances or surroundings)

李下瓜田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1、下 [ xià ]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如:~层。~款。

等级低的。如:~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如:两~都同意。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如:~卷。~次。~限。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如:~山。~车。~马。~达。

使降落。如:~半旗。~棋。

进入。如:~海。

投送。如:~书。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如:~班。~课。

谦辞。如:在~。~官。

颁布。如:~令。

攻克。如:攻~。

卸掉。如:~货。把他的枪~了。

用,投入精力。如:~工夫。

退让。如:争执不~。

做出判断。如:~结论。

量词,指动作次数。如:打三~。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少于。如:不~二百人。

动物生产。如:鸡~蛋。

读音(lǐ), 木部,共7画

1、李 [ lǐ ]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如:~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姓。

通“理”。(①古代狱官,法官。②道理,规律。③惩治。④星名。)

读音(guā), 瓜部,共5画

1、瓜 [ guā ]

蔓生植物,属葫芦科,果实可食。如:西~。冬~。~蒂。~分(像切瓜一样分割,如“~~天下”)。~葛。~代。~李(指嫌疑的境地)。~子儿。

读音(tián), 田部,共5画

1、田 [ tián ]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如:~野。耕~。

和农业有关的。如:~家。~园。

古同“畋”,打猎。

古同“佃”,耕作。

姓。

李下瓜田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