壷

复制

ㄏㄨˊ

正文・丑集中 士部 共11画

正文丑集中

士部

11画

U+58F7

3

8

𠻭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士部

武英殿刻本: 第567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243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177頁,第33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𡘋音胡 —— 夏商曰尊彝,周制用壷,有方圜之異。儀禮・燕禮》:卿大夫用方,直方爲義也。士旅食用圜,順命爲宜也。左傳・昭十五年》:晉荀躒如周葬𥠇后,除喪以文伯宴,樽以魯壷。

又,官名。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挈壷以令軍井,凡軍事,懸壷以序聚𣟄

又,《禮・投壷》〔註〕:諸侯卿大夫士皆用之。

又,唾壷。晉書・王敦傳》:敦酒後輒詠魏武樂府,以如意擊唾壷爲節。

又,壷蘆,瓜屬,俗作葫。詩・豳風》:八月斷壷。鶡冠子・學問篇》:一壷千金。

又,地名。壷關,在上黨,古黎侯國。前漢・武五子傳》:壷關三老茂上書。又,壷頭,在崇陽縣北。後漢・馬援傳》:援征五溪蠻,至下巂,卒于壷頭,卽此。禮・檀弓》:戰于臺駘。【註】臺當作壷。

又,山名。壷口山,在河東猗氏。書・禹貢》:既載,壷口〔「既載」上脫「冀州」二字,「壷口」下脫「治梁及岐」四字。原文作:冀州既載,壷口治梁及岐〕又,三壷。王子年《拾遺記》:東海中三山,一方壷,則方丈也,二蓬壷,則蓬萊也,三瀛壷,則瀛州也。

又,姓。晉大夫采邑,因爲氏,見《統譜》。又,壷丘,複姓。

又,叶呼古切,音虎。宋玉〈招魂〉:幸而得脫,其外曠宇些;赤蟻若象,元蠭若壷些。

又,叶羊洳切,音預。魏邯鄲淳〈投壷賦〉:敬不可久,禮成于𩜈,乃設大射,否則投壷。

說文》:昆吾圜器也。【徐曰】昆吾,紂臣,作瓦器。

注解

〔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士部

〔壷〕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士、󰑟

〔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ú] ⑴ 古同“壶”。

壷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 qiáng,qiǎng,jiàng 强
  • mào 懋
  • liǔ 柳
  • huà 嬅
  • kāng 康
  • 旗
  • 旭
  • táo 桃
  • tóng 桐
  • hào 皓
  • qī,jī 期
  • 皙
  • tíng 葶
  • jǐng 璟
  • 棋
  • guǒ 果
  • 珂
  • zhī 芝
  • fāng 芳
  • jiè 介
  • qín 琴
  • xiāo,xiào 肖
  • cén 岑
  • qiǎo 巧
  • jié 杰
  • jiā 佳
  • sōng 崧
  • gōng,gòng 供
  • níng 柠
  • qiào,xiào 俏
  • qīng 卿
  • gān 甘
  • háo 儫
  • zuì 最
  • yuè 月
  • yuàn 瑗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 chén 晨
  • tián 甜
  • màn 曼
  • shèng 胜
  • bīn 斌
  • liáng 梁
  • 梓
  • jiàn 健
  • hǎi 海
  • kāng 康
  • jiǎo 皎
  • hào 浩
  • shèng,chéng 晟
  • zhé 晢
  • chóng 崇
  • yōu 悠
  • zhèn 振
  • zhū 珠
  • 旎
  • lǎng 朗
  • jùn,xùn 浚
  • bāo 胞
  • 胡
  • hán 晗
  • hào 晧
  • yán,yàn 硏
  • jié 崨
  • qīng 卿
  • gāng 罡
  • mào 茂
  • máo 茅
  • bāng 邦
  • miǎn 冕
  • mèng 梦
  • shuǎng 爽
  • wǎn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