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13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78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5頁,第25字
音《唐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𡘋音囮。《說文》:動也。《詩・王風》:尚寐無吪。【傳】吪,動也。【釋文】吪,本亦作訛。又,〈小雅〉:或寢或訛。《玉篇》引《詩》作吪。《廣韻》本作訛,亦作譌。《小雅釋文》:《韓詩》作譌。譌,覺也。
义又,《廣韻》:化也。《詩・豳風》:周公東征,四國是吪。【傳】吪,化也。【釋文】吪,又作訛。
义又,《廣韻》:謬也。
音又,《集韻》、《韻會》𡘋乎瓜切,音譁 —— 口開也。
义《集韻》或作𨅌、僞。
注解
〔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吪〕字是多音字,拼音是é、huā,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化。
〔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é] ⑴ 行动:“尚寐无~。”⑵ 教化;感化:“周公东征,四国是~。”⑶ (鸾和凤凰一类鸟)死⑷ 古同“讹”,错误。⑸ 古同“哦”,歌唱。㈡ [huā] ⑴ 口开。
吪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