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ípíngzhīlùn

持平之论

拼音chí píng zhī lùn

注音ㄔˊ ㄆㄧㄥˊ ㄓ ㄌㄨㄣˋ

繁体持平之論

感情褒义成语

近义词不偏不倚 公正无私

反义词偏听偏信 一孔之见

持平之论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持平:保持公正;没有偏向。
公正的议论或调和折中的言论。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先师刘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斯其持平之论矣。”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形容调和折中的言论。

例子此乃做书人持平之论;若是一概抹杀,便不成为恕道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

正音”,读作“lùn”,不能读作“lún”。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 中论 (谜底:持平之论)

持平之论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客观公正的意见或评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神仙必有,然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非今之说法禅僧。斯真千古持平之论矣。”《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此乃做书人持平之论;若是一概抹煞,便不成为恕道了。”

持平之论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unbiased view(a balanced view)
  2. 虥正(こうせい)な論議(ろんぎ)

持平之论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之 [ zhī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读音(píng), 干部,共5画

1、平 [ píng ]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如:~地。~面。~原。

均等。如:~分。~行( xíng )。抱打不~。公~合理。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如:~列。~局。~辈。

安定、安静。如:~安。~服。

治理,镇压。如:~定。

抑止(怒气)如:他把气~了下去。

和好:“宋人及楚人~”。

一般的,普通的。如:~民。~庸。~价。~凡。

往常,一向。如:~生(a.从来;b.终身)。~素。

汉语四声之一。如:~声。~仄。

姓。

〔~假( 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古同“评”,评议。

读音(chí), 扌部,共9画

1、持 [ chí ]

拿着,握住。如:~笔。~枪。~牢(把稳)。

遵守不变。如:坚~。~久。~操(保持节操)。~之以恒。

主张,掌管。如:主~。~平。~国。~重。~之有故(立论有根据)。

对待,处理。如:~身(对待自己)。~盈。~胜。

扶助。如:支~。撑~。

读音(lùnlún), 讠部,共6画

1、论 [ lùn ]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如:~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如:理~。舆~。专~。社~。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如:系统~。

看待。如:一概而~。

衡量,评定。如:~罪。~功行赏。

按照。如:~件。~资排辈。

姓。

2、论 [ lún ]

古同“伦”,条理。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古同“抡”,挑选。

持平之论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