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目不识字

拼音mù bù shí zì

注音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ㄗˋ

繁体目不識字

感情贬义成语

近义词目不识丁

反义词满腹经纶

目不识字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指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清・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盲。

目不识字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即“目不识丁”。见“目不识丁”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目不识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目不识丁”原作“不识一丁”。据《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列传》载,唐代时,张弘靖被任命为幽州节度使,掌管幽州地方的军政。当他前往幽州上任时,当地百姓夹道观看,看到他乘著轿子走在军队之中,大家都非常惊讶。因为当地的将军都是与士兵一同日晒雨淋,从不坐轿子的,因此对他产生不好的印象。又因幽州为安禄山之乱的发起地,人民向来强悍尚武,张弘靖想改善当地的民风,便毁坏安禄山的坟墓,此举更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感。他的两个从官韦雍、张宗厚行为嚣张跋扈,常吃喝玩乐直到深夜,喝醉酒还要大队人马护送他们回家,烛火照得整条街通亮。看到不满意的事就乱骂大叫,还对士兵说:“现在天下太平,你们会拉弓射箭有什么用?还不如去认识一个『丁』字来得有用!”因为“”字是很容易认识的字,如果连“”字都不认识,那就接近文盲了。所以这句话不但夸赞了自己,也取笑了长于武艺的兵士。使得士兵们相当地气愤,对他们深恶痛绝。后来“目不识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

【书证】

  • 01.清・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

目不识字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not to know A from B

目不识字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不 [ bù ]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

2、不 [ fǒu ]

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zì), 子部,共6画

1、字 [ zì ]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文~。汉~。~符。~母。~典。~句。~里行( háng )间。~斟句酌。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如:草~。篆~。颜~。柳~。欧~。赵~。

书法的作品。如:~画。~幅。

字的音。如:~正腔圆。

人的别名,亦称“表~”,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号”。

合同,契约。如:~据。

旧时称女子出嫁。如:待~闺中。

生子,乳,爱。如:~乳(生育)。~孕(怀孕)。

读音(mù), 目部,共5画

1、目 [ mù ]

眼睛。如:~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看,视。如:~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如:~的( dì )(亦指箭靶的中心)。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如:条~。纲举~张。

名称。如:数~。巧立名~。

标题。如:~录。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如: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

孔眼。如:网~。

指为首的人。如:头~。

读音(shízhì), 讠部,共7画

1、识 [ shí ]

知道,认得,能辨别。如:~辨。~破。~相( xiàng )。~途老马。

所知道的道理。如:知~。常~。

辨别是非的能力。如:见~。远见卓~。

2、识 [ zhì ]

记住。如:博闻强~。

标志,记号。

目不识字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