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愿违
事与愿违的意思
事与愿违的详细解释
【释义】
事实和愿望相违背。#语出三国魏・嵇康〈幽愤〉诗。
【典源】
#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据《文选・卷二三・诗》引)[1]
[2]我愤叹,曾莫能[3]!事与愿违,[4]兹[5]。穷达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注解
[1]典故或见于《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下。
[2]嗟:音jiē,表示感伤、哀痛的叹词。
[3]俦:音chóu,匹敌、相比。
[4]遘:音gòu,遇见、遭遇。
[5]淹留:久留。指身陷囹圄。
参考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下
昔有天罗国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为外道罗陀师受教,应取千王头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即北行万里,即得一王,名普明王。其普明王白班足王,言:“愿听一日饭食沙门,顶礼三宝。”其班足王许之。一日时,普明王即依过去七佛法,请百法师,敷百高座,一日二时,讲《般若波罗蜜》八千亿偈竟,其第一法师为王即说偈,言:“……生老病死,轮转无际。事与愿违,忧悲为害。……”尔时,法师说此偈已,时普明王眷属得法眼空,王自证得虚空等定,闻法悟解,还至天罗国班足王所众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时到,人人皆应诵过去七佛仁王,问《般若波罗蜜经》中偈句。”
【典故】
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是他的好友吕安为其兄吕巽诬谄系狱,他仗义执言,却受到牵连,在狱中借以抒发情绪之作。他生性不与世俗同流,志在守朴全真,对于自己无端被陷害入狱,心中的哀痛和愤慨,是谁也比不上的。他感叹身陷囹圄的残酷事实,和本想“嗈嗈鸣鴈,奋翼北游”──像雁一样翱翔天际自在悠游的愿望相违背。最后他和吕安全因此被杀了。后人就以“事与愿违”表示事实和愿望相违背。
【书证】
- 01.三国魏・嵇康〈幽愤〉诗:“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又何求?”(源)
- 02.晋・卢谌〈赠刘琨书〉:“然苟曰有情,孰能不怀?故委身之日,夷险已之。事与愿违,当忝外役。”
- 03.《宋书・卷六八・武二王列传・南郡王义宣》:“昔因幸会,蒙国士之顾,思报厚德,甘起泉壤,岂谓一旦事与愿违。”
- 04.《旧五代史・卷二六・唐书二・武皇纪下》:“誓于此生,靡敢失节,仰凭庙胜,早殄寇雠。如其事与愿违,则共臧洪游于地下,亦无恨矣。”
- 05.宋・徐铉〈送谢仲宣员外使北蕃序〉:“铉自束发从宦,则闻长者之论,盛言为战国者,必以权道。子视商周以降,谁非战国?宁有以权道跻太平乎?而言以人弃,故事与愿违。”
【用法】
语义事实和愿望相违背。
类别用在“不从人愿”的表述上。
例句
①事与愿违,他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
②本想去晒日光浴,但事与愿违,突然下起大雨。
③如果你继续这样莽撞行事,最后一定会事与愿违,遗憾终身。
④他从小一直希望做个军人,没想到事与愿违,毕业后当了一名记者。
⑤他们组织美好家庭的美梦,竟因未婚妻意外的车祸事件,而事与愿违,天人永隔。
事与愿违的翻译
- be contrary to what one expects
- 事のなりゆきが希望(きぼう)通(どお)りにならない
- la réalité ne répond pas aux espérances
- die Dinge laufen nicht wunschgemǎβ
- оракты идут вразрéз с желание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