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ǒfǒu

无所可否

拼音wú suǒ kě fǒu

注音ㄨˊ ㄙㄨㄛˇ ㄎㄜˇ ㄈㄡˇ

繁体無所可否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不置可否

无所可否的意思

折叠 展开

不赞同也不反对。

出处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例子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本来是无所可否的,现在有了确定的态度。”

无所可否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不置可否”。见“不置可否”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不置可否”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不置可否”就是对事情的是非对错,不表示可或否。北宋汪藻在为尚书礼部侍郎卫肤敏所撰写的墓志铭中,忆及卫公生前曾向皇帝建言,直陈朝政紊乱的原因,就在于大臣们:“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指众臣为了怕违背皇帝的心意,对于任何政事都不表示意见,以致于不管对错都放任行之,终于招致灾祸。其中“无所可否”的意思,就是指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表示没有意见的样子。后来“不置可否”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见。

【书证】

  • 01.宋・汪藻〈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赠大中大夫卫公墓志铭〉:“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驯致前日之祸,自今当以为戒。”(源)
  • 02.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宪宗朝,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无所可否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kěkè), 口部,共5画

1、可 [ kě ]

允许。如:许~。认~。宁~。

能够。如:~见。~能。~以。不~思议。

值得,认为。如:~怜。~悲。~亲。~观。~贵。~歌~泣。

适合。如:~身。~口。~体。

尽,满。如:~劲儿干。

大约。如: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表示强调。如:他~好了。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如:都这么说,~谁见过呢?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如:这件事他~同意?

姓。

2、可 [ kè ]

〔~汗( hán )〕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读音(fǒupǐ), 口部,共7画

1、否 [ fǒu ]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如:~定。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如:可~?。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如:~则。学则正,~则邪。

2、否 [ pǐ ]

不好,坏,恶。如:~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

读音(suǒ), 户部,共8画

1、所 [ suǒ ]

处,地方。如:住~。哨~。场~。处~。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如:研究~。派出~。

量词,指房屋。如:一~四合院。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如:~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为人~敬。

姓。

读音(wú), 一部,共4画

1、无 [ wú ]

没有,与“有”相对;不。如:~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无所可否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