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hánshuǐ

冰寒于水

拼音bīng hán yú shuǐ

注音ㄅㄧㄥ ㄏㄢˊ ㄩˊ ㄕㄨㄟˇ

繁体冰寒於水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后来居上 青胜于蓝

冰寒于水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例子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陆放翁》:“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其后冰寒于水。”

冰寒于水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冰是由水制成,却比水还冰冷。比喻求学能使人进步。《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亦比喻弟子胜过老师,或后辈优于前辈。《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南齐・蘧道愍》:“蘧始师章,冰寒于水。”

参见“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Ice is more cold than water.

冰寒于水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yú), 一部,共3画

1、于 [ yú ]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姓。

读音(bīng), 冫部,共6画

1、冰 [ bīng ]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如:~块。~凌。~箱。~窖。~雕。~封。~球。~镇。~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淇淋。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如:~糖。~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如:~手~脚。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如:把汽水~上。

洁白明彻。如:~绡。~心。~清玉洁。~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读音(hán), 宀部,共12画

1、寒 [ hán ]

冷,与“暑”相对。如:~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

害怕。如:~心。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如:~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读音(shuǐ), 水部,共4画

1、水 [ shuǐ ]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如:~稻。~滴石穿。~泄不通。

河流。如:汉~。湘~。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液汁。如:~笔。墨~。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如:贴~。外~。肥~。

指洗的次数。如:这衣服洗过两~了。

姓。

冰寒于水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