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
复制冰字概述
纠错〔冰〕字拼音是(bīng),部首是冫部,总笔画是6画。
〔冰〕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冫、水”,五行属水。
〔冰〕字造字法是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 上拱 )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是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冰〕字仓颉码是IME,五笔是UIY,四角号码是32190,郑码是TDKV,中文电码是0393,区位码是1789。
〔冰〕字的UNICODE是U+51B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0912,UTF-32:000051B0,UTF-8:E5 86 B0。
〔冰〕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513,属常用字。
〔冰〕字反义词是炭,异体字是仌、冫、凝、氷、𣲝。
冰的笔顺
纠错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冰的意思
纠错冰
bīngㄅㄧㄥ基本解释
①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块。~凌。~箱。~窖。~雕。~封。~球。~镇。~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淇淋。
②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糖。~晶石。
③使人感到寒冷。~手~脚。
④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上。
⑤洁白明彻。~绡。~心。~清玉洁。~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同本义。
ice;
冰,水坚也。 —— 《说文》履霜坚冰至。 —— 《易·坤》迨冰未泮。 —— 《诗·邶风·匏有苦叶》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汉书·五行志》冰,水为之。 —— 《荀子·劝学》冰解而冻释。 —— 《管子·五行》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3.冰人,即媒人 。
go-between; match-maker;
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4.姓。
动词
1.结冰,冻结。
freeze; ice over;
水始冰,地始冻。 —— 《礼记·月令》
2.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
ice;
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使感到极冷。
feel cold;
风月冰人别是乡。 —— 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这水冰手。
形容词
1.冷,凉 。
cold;
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
crystal;
冰糖。
3.清白,晶莹。
clear;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操(廉洁的操行)
冰字的翻译
纠错- ice; ice-cold
- Eis (S), einfrieren (V), mit Eis kühlen (V)
冰的国语辞典解释
冰
bīngㄅㄧㄥ详细解释
名
1.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固体。
《文选˙陆机˙苦寒行》:“凝冰结重涧,积雪被长峦。”《红楼梦•第六四回》:“因宝玉素昔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将茶连壶浸在盆内,不时更换,取其凉意而已。”
2.姓。如明代有冰如鉴。
动
1.使用冰块或利用冰箱以防腐或减低温度。
把这块肉冰起来。
2.比喻受人冷淡、不加注意,或不受重用。
他被冰了许多年,现在才受重用。
形
1.寒冷。
冰凉、冰冷。
2.清高的、纯洁的。
冰心。
3.白嫩如冰的。
冰肌、冰肤。
4.冷酷、没感情。
她的态度很冰,很难应付。
冰的两岸词典解释
冰
bīngㄅㄧㄥ详细解释
1.水在0℃以下所凝结成的固体。
结冰、冰霜。
2.形容感觉温度非常低。
冰凉的饮料、泳池的水很冰,弟弟怕冷不敢下水。
3.使用冷冻设备或冰凉的物品,来降低温度,以保持物品新鲜。
冰过的啤酒好喝、买回来的鱼要冰起来,才可以保持新鲜。
4.形容清高、洁白。
冰心、冰清、冰肌玉肤。
5.比喻非常不热情;冷酷。
他的态度很冰,令人难以亲近。
6.像冰一样的。
冰片、冰糖。
7.姓。
冰的字源字形
纠错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