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ngzāihuò

幸灾乐祸

拼音xìng zāi lè huò

注音ㄒㄧㄥˋ ㄗㄞ ㄌㄜˋ ㄏㄨㄛˋ

繁体幸災樂禍

感情贬义成语

近义词落井下石

反义词悲天悯人 同病相怜 兔死狐悲

幸灾乐祸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高兴;乐:欢喜。
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出处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对于同学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不应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

正音”,读作“lè”,不能读作“yuè”。

辨形”,不能写作“”。

歇后语 1. 隔岸观火 —— 幸灾乐祸
2. 黄鹤楼上看翻船 —— 幸灾乐祸

谜语 失火唱山歌 (谜底:幸灾乐祸)

故事 春秋时,晋国发生灾荒,请求向秦国买粮。大臣百里奚赞同卖粮,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使晋国渡过了灾荒。第二年,秦国发生灾荒,向晋国求援,晋国不肯帮助,大臣庆郑劝谏晋国君“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

幸灾乐祸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幸灾”,以灾难为幸。语出《左传・僖公十四年》。“乐祸”,以祸害为乐。语出《左传・庄公二十年》。“幸灾乐祸”指对于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为乐。△“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典源】

幸灾”:《左传・僖公十四年》

冬,[1][2],使乞[3][4],晋人[5][6]曰:“[7]无亲,幸灾不仁,[8]不祥,[9]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雠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

注解

[1]秦:春秋时国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地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县。庄公时徙居大丘,地约在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

[2]饥:荒年。

[3]籴:音,买入谷物。

[4]晋:春秋时国名。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5]弗与:不给。

[6]庆郑:(?∼公元前538),春秋时晋国大夫。惠公四年晋饥,秦以粮助晋。次年秦饥,晋拒助之,庆郑谏而无效。后秦伐晋,晋败,惠公被俘,释归后,公乃杀庆郑。

[7]背施:忘记别人给予的恩德。

[8]贪爱:贪物爱财,不与人分享。

[9]怒邻:得罪邻国。

“乐祸”:《左传・庄公二十年》

冬,王子颓享五大夫,乐及遍舞。郑伯闻之,见虢叔曰:“[1]闻之:哀乐[2][3]必至。今[4]歌舞不倦,乐祸也。夫[5]行戮,君为之[6],而况敢乐祸乎?奸王之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忧必及之。盍纳王乎?”虢公曰:“寡人之愿也。”

注解

[1]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词。

[2]失时:不合时宜。

[3]殃咎:灾祸责罪。

[4]王子颓:(?∼公元前673),春秋时周人,庄王宠妾之子。惠王时,大夫边伯等为乱,惠王出奔至郑,乃立子颓为王。

[5]司寇:掌理刑狱之官。

[6]不举:不举办盛宴。举,举宴。

【典故】

“幸灾乐祸”系由“幸灾”及“乐祸”二语组合而成。 “幸灾”见于《左传・庄公二十年》,故事是说晋惠公时,晋国发生饥荒,秦国卖粮给他们,帮助晋国度过难关。第二年,秦国也遇上荒年,向晋国购买粮食,晋国却不答应。大夫庆郑觉得这样不妥,劝晋惠公说:“忘恩负义会导致无亲;看见别人有难而高兴是不仁;贪爱财物不与人分享是不祥之举;得罪邻国是不义的行为。这四种美德都没有,如何能维持国家的长久?”虽然庆郑不断地劝说,但惠公还是没采纳他的意见。果真秦国收到消息后非常气愤,隔年起兵攻打晋国,晋国非但大败,连惠公都被俘虏了。此处原文就用了“幸灾不仁”。 “乐祸”见于《左传・庄公二十年》,故事是说春秋时,周庄王的宠妾生了个儿子子颓,个性荒淫无知。惠王时,有几个大臣发动叛乱,夺取政权,将惠王驱逐,改立子颓为王。惠王逃到郑国,郑厉王打算从中调停,但听说子颓和大臣们每天听歌观舞、寻欢作乐,便对虢叔说:“我听说表达哀乐不看时机,必会遭致灾祸,子颓在国家动乱时还那样日夜笙歌,简直是『乐祸』。连刑官在执行死刑时,君王都不应设宴享乐,更何况是他们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王位之时。眼前大祸临头还不知忧虑,这种人能接受他吗?”于是决定转而支持周惠王。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幸灾乐祸”,用来指对于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为乐。

【书证】

  • 01.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
  • 02.《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上・刘胤之》:“广州大族冯子猷幸灾乐祸,欲因危立功,遂按兵纵敌,使其为害滋甚。”
  • 03.《宋史・卷四○七・吕午列传》:“边阃角立,当协心释嫌,而乃幸灾乐祸,无同舟共济之心。”
  • 04.《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每见吴下风俗恶薄,见朋友患难,虚言抚慰,曾无一毫实惠之加;甚则面是背非,幸灾乐祸,此吾平时所深恨者。”
  • 05.《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巴不能刘家有些事故,幸灾乐祸。”
  • 06.《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恨不得晁夫人家生出什么事来,幸灾乐祸,冷眼溜冰。”

【用法】

语义指对于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为乐。贬义。

类别用在“见祸而乐”的表述上。

例句

幸灾乐祸的心态实不可取。

像他这种幸灾乐祸的人,真是没有同情心。

附近发生火灾,他却幸灾乐祸地跑去看热闹。

他那种幸灾乐祸的表情,看了不禁令人勃然大怒。

飞机失事后,网路上居然出现一些幸灾乐祸的言论。

对于遇到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手,不该幸灾乐祸

对于恶人遭到报应,我虽然不会幸灾乐祸,但也深觉老天有眼。

看到小明被车子溅起的水花弄湿了衣服,小李却哈哈大笑,真是幸灾乐祸

幸灾乐祸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laugh at other's troubles
  2. 他人(たにん)の不幸(ふこう)を喜(よろこ)ぶ
  3. se réjouir des malheurs d'autrui
  4. Schadenfreude(schadenfroh)
  5. злорадствовать(радоваться чужому горю)

幸灾乐祸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lèyuèyàolào), 丿部,共5画

1、乐 [ lè ]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使人快乐的事情。如:取~。逗~。

对某事甘心情愿。如:~此不疲。~善好( hào )施。

笑。如:这事太可~了。

2、乐 [ yuè ]

声音,和谐成调的。如: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姓。

3、乐 [ yào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如:知者~水,仁者~山。

4、乐 [ lào ]

地名用字。如: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读音(xìng), 土部,共8画

1、幸 [ xìng ]

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如:~运。侥~。~存。~免。~未成灾。

福气。如:~福。荣~。

高兴。如:庆~。欣~。~甚。

希望。如:~勿推却。~来告语之。

宠爱。如:宠~。得~。

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如:巡~。

姓。

读音(zāi), 宀部,共7画

1、灾 [ zāi ]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如:水~。火~。~难( nàn )。~害。~患。

个人的不幸遭遇。如:招~惹祸。幸~乐祸。破财消~。

读音(huò), 礻部,共11画

1、祸 [ huò ]

灾殃,苦难。如:~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危害,使受灾殃。如:~国殃民。

幸灾乐祸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