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ègōng

借公济私

拼音jiè gōng jì sī

注音ㄐㄧㄝˋ ㄍㄨㄥ ㄐㄧˋ ㄙ

繁体借公濟私

近义词假公济私

借公济私的意思

折叠 展开

见“假公济私”。

借公济私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假公济私”。见“假公济私”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假公济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假公济私”原作“托公报私”。西汉末年,外戚专政,朝政几乎都把持在外戚的手中,皇帝形同虚设,国势动荡不安,外戚大臣之间明争暗斗,更是时有所闻。当时王莽已有谋篡汉室的野心,他暗中壮大自己的势力,并且一步步地铲除所有反对他的人。翟方进是汉成帝时的丞相,在位九年,兼通文法吏事,治国有方,得到朝野的称颂,号为“通明相”。王莽视其为眼中钉,亟欲除掉他。于是他勾结与翟方进私交甚笃的丞相议曹李寻,捏造了并未发生的天文异象,诬陷翟方进,说这是因为他身为丞相却没有善尽辅政的责任,以致人民的怨言上达天听使然。成帝未详加调查就下诏严加责备,翟方进迫于无奈,引咎自杀。朝中大权从此落入王莽手中。成帝知道翟方进的死讯后,问心有愧,便下令厚加抚恤。这个举动引来与王莽勾结的朝臣杜业的不悦,便上书进谏,说翟方进当权之时,作威作福,结党营私,排挤贤良之士,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的私利,这样的人应该严惩以儆天下,不宜赏赐厚葬。出现“假公济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的私利。出现“假公济私”的书证如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书证】

  • 01.清・刘坤一〈复陈次亮书〉:“惟绅商各持意见,其中不无借公济私之人。”

安居乐业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借公济私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jiè), 亻部,共10画

1、借 [ jiè ]

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如:~用。~阅。~账。~据。~条。

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如:~钱给人。

假托。如:~口。~端。~故。~代。~景。~喻。~题发挥。

依靠。如:凭~。~势。

读音(gōng), 八部,共4画

1、公 [ gōng ]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如:~正。~心。大~无私。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如:~理。~式。~海。~制。

国家,社会,大众。如:~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

让大家知道。如:~开。~报。~然。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如: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

敬辞,尊称男子。如:海~。包~。诸~(各位)。

雄性的。如:~母。~畜。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如:~~。外~(外祖父)。

姓。

读音(jìjǐ), 氵部,共9画

1、济 [ jì ]

渡,过河。如:同舟共~。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如:~世。救~。赈~。周~。接~。

补益。如:无~于事。

2、济 [ jǐ ]

〔~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读音(sī), 禾部,共7画

1、私 [ sī ]

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如:~人。~有。~见。~仇。~情。~营。~欲。

不公开的,秘密而又不合法的。如:~自。~刑。~货。走~。~生子。

暗地里。如:~议。~奔。隐~。窃窃~语。

借公济私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