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ěběnwèn

舍本问末

拼音shě běn wèn mò

注音ㄕㄜˇ ㄅㄣˇ ㄨㄣˋ ㄇㄛˋ

繁体捨本問末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舍本事末

舍本问末的意思

折叠 展开

舍:舍弃。
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岂舍本而问末者耶?”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舍本问末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舍本逐末”。见“舍本逐末”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舍本逐末”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舍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原指农事。古时候以农立国,故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务农而从事于工、商。《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一文,讲的是当时的农业政策。力陈人民务农对国家的影响,直指人民从事农业就会因生产富足而不肯轻易迁徙。不务农而从事工、商,则农作物产量减少人民就会轻易迁徙,无心安居故土。且民舍本而事末,会变得好耍小聪明狡滑多诈,善于玩弄法律,颠倒是非。后来“舍本逐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视微末小节。另外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国使者对于赵孝威太后见面先问齐国岁收、百姓安好,才问候齐王这件事,感到不满。于是赵孝威太后回说:“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没有岁收,怎么会有人民?没有人民,怎么会有国君?哪有舍去根本而问旁枝末节的道理呢?”是以人民为根本大端,君主为微末小节。

【书证】

  • 01.《战国策・齐策四》:“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本问末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grasp the shadow instead of the essence

舍本问末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mò), 一部,共5画

1、末 [ mò ]

尖端,梢。如:~梢。~端。秋毫之~(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如:~了( liǎo )。~尾。~日。~代。穷途~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如:~业。~技。舍本逐~。

碎屑。如:~子。碎~。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如:正~。副~。外~。~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读音(běn), 木部,共5画

1、本 [ běn ]

草木的根。如:~草(泛指中药)。无~之木。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如:~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

草的茎,树的干。如:草~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如:~部。~体。

原来。如:~来。~领。

自己这方面的。如:~国。~身。~位。~分( fèn )。

读音(shěshè), 人部,共8画

1、舍 [ shě ]

放弃,不要了。如:~己为人。~近求远。四~五入。

施舍。如:~粥。~药。

2、舍 [ shè ]

居住的房子。如:宿~。旅~。校~。

居住,休息。如:~于山麓。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如:~弟。~侄。~亲。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喻对人让步)。

姓。

读音(wèn), 门部,共6画

1、问 [ wèn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如: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为表关切而询问。如:慰~。~候。~长~短。

审讯,追究。如:审~。~案。唯你是~。

管,干预。如:概不过~。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如:我~他借几本书。

姓。

舍本问末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