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gàotóuzhù

三告投杼

拼音sān gào tóu zhù

感情中性成语

三告投杼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子鲁迅《书信集·致李康中》:“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故事 春秋时期,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两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

三告投杼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1、三 [ sān ]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如:~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如:~思而行。~缄其口。

读音(gào), 口部,共7画

1、告 [ gào ]

说给别人,通知。如:~谕。~知。~诫。~诉。报~。劝~。奔走相~。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如:~发。~状。控~。

表明,请求。如:~老。~急。自~奋勇。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如:~成。~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

读音(tóu), 扌部,共7画

1、投 [ tóu ]

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如:~篮。~弹( dàn )。

跳进去。如:~河。自~罗网。

放进去,送进去。如:~入。~资。~标。

走向,进入。如:~宿(找地方住宿)。~奔。~靠。~降。~师(从师学习)。~诉。

发向。如:~射。~影。

寄,递送。如:~递。~稿。

合。如:~合。意气相~。

临,在…以前。如:~明。~暮(天黑以前)。

读音(zhù), 木部,共8画

1、杼 [ zhù ]

织布机上的筘,古代亦指梭。如:机~( ➊ 指织布机,如“不闻~~声,惟闻女叹息”; ➋ 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如“自出~~”)。

薄,削薄,减削:“凡为轮,行泽者欲~,行山者欲侔”。

三告投杼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