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
复制殳字概述
纠错〔殳〕字拼音是(shū),部首是殳部,总笔画是4画。
〔殳〕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几、又”,五行属金。
〔殳〕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是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殳〕字仓颉码是HNE,五笔是MCU86,WCU98,四角号码是77407,郑码是QX,中文电码是3007,区位码是7615。
〔殳〕字的UNICODE是U+6BB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571,UTF-32:00006BB3,UTF-8:E6 AE B3。
〔殳〕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6505。
〔殳〕字异体字是杸、𠘧、𢎦。
殳的笔顺
纠错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殳的意思
纠错殳
shūㄕㄨ基本解释
①古代兵器名。以竹、木制成,一端有棱。
②秦书八体之一。
③㦸柄。
④古代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工具。
⑤姓。
详细解释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2.同本义。
long pole;
殳,以杖殊人也。 —— 《说文》。段注:“杖者,殳用积竹而无刃”。 毛传:“殳长丈二而无刃是也。殊,断也。”殳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 —— 《周礼》授旅贲殳。 —— 《周礼·司戈盾》执殳而立于道左。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 《诗·卫风·伯兮》
殳仗(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仗)
3.秦书八体之一 。
Shu style;
殳书(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体上的文字);殳虫(秦书八体的殳书和虫书)
4.姓。
殳字的翻译
纠错- name of old weapon; kill; rad. 79
- schlagen, (dreschen) (V), Shu (Eig, Fam), Radikal Nr. 79 = Stock, (Bambuswaffe)
- lance, (nom de famille), 79e radical
殳的国语辞典解释
殳
shūㄕㄨ详细解释
名
1.兵器名。古代一种用竹、木做成的兵器,长一丈二尺,有棱无刃。
《诗经•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淮南子•齐俗》:“昔武王执戈秉钺以伐纣胜殷,搢 笏杖殳以临朝。”
2.姓。如南朝宋有殳季真。
3.二一四部首之一。
殳的两岸词典解释
殳
shūㄕㄨ详细解释
1.兵器名。古代一种用竹或木做成的兵器,有棱无刃,长约一丈二尺。
2.姓。
3.二一四部首之一。
殳的字源字形
纠错商 甲骨文 𠂤组
商 甲骨文 午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秦 简 睡虎地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