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
复制忽字概述
纠错〔忽〕字拼音是(hū),部首是心部,总笔画是8画。
〔忽〕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勿、心”,五行属木。
〔忽〕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心,勿声。本义是不重视;忽略。
〔忽〕字仓颉码是PHP,五笔是QRNU,四角号码是27332,郑码是RYOW,中文电码是1824,区位码是2686。
〔忽〕字的UNICODE是U+5FF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573,UTF-32:00005FFD,UTF-8:E5 BF BD。
〔忽〕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197,属常用字。
〔忽〕字异体字是𡯖、𢗘。
忽的笔顺
纠错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忽的意思
纠错忽
hūㄏㄨ基本解释
①粗心,不注意。~视。疏~。~略。玩~职守。
②迅速,突然。~而。~然。~地。~高~低。
③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微(极言细微)。微~其微。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同本义。
neglect;
忽,忘也。 —— 《说文》忽,轻也。 —— 《广雅·释诂三》奈何而忽。 —— 《汉书·食货志》忽于小过。 —— 《汉书·王嘉传》忽于道德。 —— 《汉书·东平思王宇传》不可忽也。 —— 《聊斋志异·促织》
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3.好像 。
seem;
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副词
◎忽然;突然。
suddenly;
忽逢桃花林。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路转溪头忽见。 —— 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忽闻客大呼。 —— 明· 魏禧《大铁椎传》忽一人大呼。 ——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形容词
1.急速。
swiftly;
其亡也忽焉。 —— 《左传·庄公十一年》忽反顾以游目兮。 —— 《楚辞·离骚》
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2.渺茫;辽远;恍忽。
dim; remote;
忽乎吾将行兮。 —— 《楚辞·屈原·涉江》
名词
1.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hu;
2.姓。
忽字的翻译
纠错-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 vernachlässigen, übersehen, ignorieren (V), plötzlich, unvermittelt (Adj), Hu (Eig, Fam)
- négliger, ne pas tenir compte de, soudainement, tantôt... tantôt...
忽的国语辞典解释
忽
hūㄏㄨ详细解释
动
1.不留心、不注意。
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忽略、疏忽。
2.轻视、瞧不起。
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副
◎突然。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喜忽忧、忽冷忽热。
形
◎快速的、一瞬间。
《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倏忽。
名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忽的两岸词典解释
忽
hūㄏㄨ详细解释
1.不重视;忽略。
疏忽、忽怠、忽慢。
2.忽然;突然。
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见陌头杨柳色。
3.〈书〉疾速。
忽焉、倏忽。
4.姓。
忽的字源字形
纠错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