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市玉切頁碼第442頁,第21字續丁孫
蜀
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
附注吳玉搢引經考:「今《詩・豳風・東山》作『蠋』。」章炳麟《文始》:「此合體象形字也。」商承祚《殷虛文字》:「此字象之當為後世所增。又有从二虫者,疑亦蜀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市玉切頁碼第1045頁,第4行,第3字述
葵中蠶也。從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市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660頁,第4字許惟賢第1157頁,第9字
葵中蠶也。
段注葵《爾雅・釋文》引作桑。詩曰:蜎蜎者蠋。蒸在桑野。似作桑爲長。《毛傳》曰:蜎蜎,蠋皃。蠋,桑蟲也。傳言蟲,許言蠶者,蜀似蠶也。《淮南子》曰:蠶與蜀相類,而愛僧異也。桑中蠹卽蝤蠐。
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
段注謂勹。
象其身蜎蜎。
段注市玉切。三部。
詩曰:蜎蜎者蜀。
段注《豳風》文。今左旁又加虫。非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方言》:「一,蜀也。」《廣雅》:「蜀,弌也。」《爾雅》:山,「獨者蜀」。《管子》:「抱蜀不言」。今福建稱一為蜀,音索。此等蜀字,皆獨之借。
白话解释
蜀,葵中蚕虫。字形采用“虫”作边旁,字形上部的“目”像蜀头形,中段像它的身子蜎蜎。《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身子蜎蜎弯曲的是蜀虫。”
字形解说
殷商甲骨有「」、「」等字,像動物之形,本義不明,卜辭用為方國名。孫詒讓首釋為「蜀」,孫海波《甲骨文編》錄入〈虫部〉「蜀」字,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等學者以為像野蠶之形,上作目形,像蠶頭之省;下作綣曲之形,像蠶身蜎蜎之形。周原甲骨載「伐蜀」之事,蜀作「」,周代金文作「」,從、從虫,與篆文構形相同。戰國文字形體小變,形或作二斜筆,秦簡或彎作兩圓弧,或逕省蠶身「ㄅ」形,從虫、從目,以凸顯動物之巨目。漢代簡帛或猶承形構作「」,或改易「虫」旁為「禸」,寫作「」。據《說文‧虫部》:「,葵中蠶也。从虫,上目像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本義為野蠶。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蜀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75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26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3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87頁,第2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25頁,第1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943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266頁,第4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532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799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9頁,第2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63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641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894頁【補遺】第1794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504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56頁【崇文】第462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920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894頁,第2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552頁,第11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26頁,第2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1223頁,第14字 |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yú 瑜
- yì 意
- xuān 瑄
- xī 皙
- yú 榆
- ruì 瑞
- fú 福
- míng 蓂
- gǎn 感
- huáng 煌
- qín 勤
- róng 蓉
- chǔ 楚
- xīn 歆
- sōng 嵩
- bó 搏
- tāo 滔
- yōng 雍
- jìng 靖
- yuàn 瑗
- yù 煜
- léi 雷
- cí 慈
- péng 蓬
- xīn 新
- yì 裔
- zhēn 蓁
- yì 溢
- sì 嗣
- xù 煦
- qiàn,qiè 慊
- sè 瑟
- hú 瑚
- yún,jūn 筠
- mēng,méng,měng 蒙
- xiǎng 想
- tāo 慆
- yǔ 瑀
- máo 楙
- qún 群
- lù 路
- mò 嗼
- pú 蒲
- hāo 蒿
- pǔ 溥
- tāo 搯
- chóu 酬
- jiě,jiè,xiè 解
- róng 溶
- lián 廉
- yíng 楹
- xiá 瑕
- xiǎo 筱
- yú 虞
- táng 塘
- tiào,táo 跳
- líng 零
- kān 戡
- qiú 裘
- mù 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