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余律切頁碼第91頁,第12字續丁孫
聿
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从𦘒一聲。凡聿之屬皆从聿。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此象手持筆形,乃象形,非形聲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與必反頁碼第249頁,第5行,第1字述
所以書也。楚謂之聿,謂之不律,燕謂之弗。從𦘒一聲。凡聿之屬,皆從聿。
鍇注臣鍇曰:「筆尚便捷,故王羲之《筆經》曰:『筆尚輕,重則躓矣。』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余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466頁,第7字許惟賢第210頁,第2字
所㠯書也。
段注以用也。聿者,所用書之物也。凡言所以者視此。
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
段注一語而聲字各異也。《釋器》曰:不律謂之筆。郭云: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語之變轉。按郭云蜀語與許異。郭注《爾雅》、《方言》皆不偁《說文》。弗同拂拭之拂。
从𦘒一。
段注各本作一聲。今正。此從聿而象所書之牘也。余律切。十五部。
凡聿之屬皆从聿。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以口說曰「曰」,以筆說曰「聿」。
白话解释
聿,书写的工具。楚国称之为“聿”;呈国称之为“不律”;燕国称之为“弗”。字形采用“”作边旁,“一”是声旁。所有与聿 相关的字,都采用“聿”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由「又」和「」構成。又,是「右手」的本字,在此引申作「持」解;,像「筆」形,沒獨立的形、音、義,只是一個實象而已。二者相合,以像用手持筆的樣子,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金文三例,僅第二例是左手持筆,而在古文字中,原本、可不分的,因此,也屬合體象形。篆文作,顯承甲、金文之形而來,只是筆端多一飾畫,不影響其音、義。字經隸書,體變作,頗失其形,楷書據以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聿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81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52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0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23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17頁,第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416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712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67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606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74頁,第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22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91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516頁【補遺】第1652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510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50頁【崇文】第99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5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217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135頁,第1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500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317頁,第2字 |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ān 安
- xù 旭
- quán 全
- duǒ 朵
- jiāng 江
- qū,qǔ 曲
- jí 吉
- róng 戎
- tíng 廷
- cǐ 此
- zhōu 舟
- qiān 芊
- yì 亦
- yǒu,yòu 有
- chéng 成
- bǎi 百
- bāng 邦
- zhòng 仲
- guāng 光
- sháo 芍
- duō 多
- qí 祁
- yǔ 宇
- zhī 芝
- xū 戌
- fēi,pèi 妃
- bīng 冰
- zhì 至
- rèn,rén 任
- yī 伊
- wǔ 伍
- xiū,xǔ 休
- xiān 先
- chéng 丞
- xùn 迅
- yáng,xiáng 羊
- yǔ 羽
- yīn 因
- chén 臣
- yán 延
- jiàn 件
- yī 衣
- liè 列
- zhào 兆
- zǎo 早
- zhú 竹
- lèi,lē 肋
- jī 肌
- jiū 朻
- péng 芃
- zài 再
- háng,xíng 行
- dì,de 地
- wǎng 网
- zhū,shú 朱
- qǐ 企
- máng 芒
- xiàng 向
- zhǐ 旨
- huí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