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

复制

guānㄍㄨㄢguànㄍㄨㄢˋ

卷七 共9画

卷七

9画

U+51A0

古丸切

2

7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古丸切頁碼248頁,第24

冠絭也。所以絭髮,弁冕之緫名也。从冖从元,元亦聲。冠有法制,从寸。

鉉注徐鍇曰:「取其在首,故从元。」

附注按:字像以手持帽戴於頭上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古寬反頁碼638頁,第2行,第1

冠絭也。所以絭髪弁冕之總名。從冖、元,元亦聲。冠有法制,從寸。

鍇注臣鍇曰:「取其在首,故從元,故謂冠爲元服。絭音卷。卷,束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古丸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409頁,第3許惟賢617頁,第10

冠絭也。

段注曡韵爲訓。

所㠯絭髮。

段注絭者,纕臂繩之名。所㠯約束褎者也。冠以約束髮。故曰絭髮。引伸爲凡覆葢之偁。

弁冕之總名也。

段注析言之冕弁冠三者異制。渾言之則冕弁亦冠也。

从冖元。

段注會意。元猶首也。

元亦聲。

段注古丸切。十四部。

冠有法制。

段注謂尊卑異服。

故从寸。

段注古凡法度之字多从寸者。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古人惟弁冕稱冠,外國人所戴曰冒。後人混稱外人所戴者曰冠,即為劉知幾《史通》所詆,冒亦稱幘。

惟中國人得稱之(惟弁冕稱冠),外國人的帽子則稱為冃(俗作帽)。後人混稱外國人所戴者亦曰冠,于是乎就被那位做《史通》的劉知幾先生所譏罵了。冃亦稱帽(?)。總而言之,冠(特名),冃(通名)。

中國人專稱。外國人則稱冃(即今帽字)。

白话解释

冠,卷束。是用来卷束头发的饰物,是戴帽子这一动作的泛称。字形采用“冂、元、寸”会义,“元”也作声旁。因为戴帽子有尊卑等 级制度,所以字形采用“寸”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沒有冠字。戰國時期戰國文字開始出現,寫作從冃、從元。冃就是帽子,旁邊下垂的兩筆,表示帽邊下垂的綁帶。這個字形也由篆文繼承,只是兩邊下垂的筆畫已不與中間的筆畫連結,而減省成覆蓋形狀的「冂」形。從元表示人的頭,即戴帽子的部位。篆文除將冃省成冖外,又增加寸旁,用來表示以手為頭戴上帽子是要遵守禮法的規定。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冠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88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623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477頁
4說文校箋第314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300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1082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84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853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59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92頁,第26字
11標注說文第309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253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687頁【補遺】第17146頁
14通訓定聲第282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659頁【崇文】第2633頁
16說文句讀第1012頁
17說文新證第612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320頁,第5字
19古字詁林第七冊,第73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736頁,第1字
冠字说文解字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说文解字资源。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 sī,sāi 思
  • shèng 胜
  • 科
  • liǔ 柳
  • líng 玲
  • 奕
  • 昱
  • 珂
  • qiū 秋
  • xuān 宣
  • xiāng 香
  • jùn 俊
  • bǐng 炳
  • shān 珊
  • luò 洛
  • 茹
  • 禹
  • bāo 胞
  • 祖
  • 胡
  • zhù 祝
  • chéng 城
  • shī 施
  • jiǒng 炯
  • yuán 爰
  • yìng 映
  • zhāo 昭
  • yáng 洋
  • hóng 洪
  • biǎn,piān 扁
  • xìng 荇
  • tián 恬
  • chūn 春
  • 昫
  • chǎng 昶
  • miǎn 勉
  • guǐ 癸
  • zhēn 珍
  • huáng 皇
  • méi 眉
  • róu 柔
  • tíng 亭
  • liàng 亮
  • xìn,shēn 信
  • xiū 修
  • quán 泉
  • dié,yì 昳
  • yǒng 勇
  • mín 珉
  • 咨
  • yīn 茵
  • quán 荃
  • yán,yàn 研
  • miǎo 秒
  • zhèng 政
  • hóng 虹
  • jiē 皆
  • 姿 姿
  • wēi 威
  • yìn 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