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而震切頁碼第257頁,第11字續丁孫
仞
異體仭
伸臂一尋,八尺。从人刃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五反切爾吝反頁碼第660頁,第6行,第2字述
伸臂一尋八尺。從人刃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而震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459頁,第5字許惟賢第641頁,第4字
伸臂一尋八尺。
段注按此解疑非許之舊。恐後人改竄爲之。《尺部》下云:周制寸尺咫尋常仭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爲法。假令尋仭同物。許不當㒳舉之矣。諸家之說仭也。王肅,趙岐,王逸,曹操,李筌,顏師古,房玄齡,鮑彪諸人並曰八尺。而鄭《周禮・儀禮》注,包咸《論語》注,高誘注《呂氏春秋》,王逸注《大招・招䰟》,李謐明堂制度論,郭璞注司馬相如賦用司馬彪之說,陸德明《莊子・釋文》則皆謂七尺。《淮南子・原道訓》注八尺。而《覽冥訓》注則云七尺。百仭者七百尺。證以《呂氏春秋》注則《原道》注可疑。近歙程氏瑤田《通藝錄》有說曰:言七尺者是也。楊雄《方言》云:度廣曰尋。杜預《左傳》仭溝洫注。度深曰仭。二書皆言人伸㒳手以度物之名。而尋爲八尺,仭必七尺者,何也。同一伸手度物。而廣深用之。其勢自不得不異。人長八尺。伸㒳手亦八尺。用以度廣。其勢全伸而不屈。而用之以度深。則必上下其左右手而側其身焉。身側則胸與所度之物不能相摩。於是㒳手不能全伸而成弧之形。弧而求其弦以爲仭必不能八尺。故七尺曰仭。亦其勢然也。《說文》測下云:深所至也。《玉篇》云:度深曰測。測之爲言側也。余說與之合矣。玉裁謂。程說甚精。仭說可定矣。《考工記》。廣二尋,深二仭謂之澮。倘其度同八尺。何不皆曰二尋。如上文廣二尺,深二尺之例也。許書於尺下旣尋仭兼舉。尋者,八尺也。見《寸部》。則仭下必當云七尺。今本乃淺人所竄易耳。程氏又曰:《小爾雅》云四尺。應邵云五尺六寸。此其繆易見也。
从人。刄聲。
段注而震切。十二部。或借爲牣滿字。《孟子》。掘井九軔。借軔爲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今認字《說文》無,本字當作仞。猶尺字之義作為丶以誌之也,故指斥乘輿之斥當作尺。認識亦多作丶以記,仞亦訓丈尺,亦必作丶以記,故認識之認畜作仞。
仞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06頁,第10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646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9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25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10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118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907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95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651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00頁,第6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20頁,第6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630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7924頁【補遺】第1718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188頁,第6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680頁【崇文】第271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49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329頁,第6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271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759頁,第2字 |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zhèng,zhēng
正
- yǒng
永
- bái
白
- shēng
生
- mín
民
- dōng
冬
- gān
甘
- shèng,kū
圣
- níng,nìng,zhù
宁
- píng
平
- huì
卉
- hé
禾
- rǎn
冉
- qiǎo
巧
- yìn
印
- shí,dàn
石
- gōng
功
- wèi
未
- ài,yì
艾
- shì
仕
- bì
必
- jiā
加
- yù
玉
- qiú
叴
- zī,zǐ,zǎi
仔
- kě,kè
可
- líng,lǐng,lìng
令
- tián
田
- yāng
央
- guā
瓜
- wù
戊
- qiān
阡
- sì
四
- shēn
申
- qiū
丘
- ní
尼
- běn
本
- gǔ
古
- chū
出
- shǐ
史
- pí
皮
- hóng
弘
- jiǎ
甲
- mǎo
卯
- bàn
半
- rèn
仞
- xuán
玄
- fù
付
- dài
代
- lì
立
- zuǒ
左
- běi,bèi
北
- sī
司
- mǐn
皿
- mù
目
- dàn
旦
- qù
去
- tīng
汀
- qióng
邛
- zhī
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