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魚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24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71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69頁,第3字
音《廣韻》:所加切;《集韻》、《韻會》:師加切,𡘋音沙 —— 與魦同。《爾雅・釋魚》:鯊,鮀。【註】今吹沙小魚。【疏】鯊,一名鮀。陸璣云:魚狹而小,嘗張口吹沙。《通雅》:鯊,吹沙小魚,黃皮黑斑,正月先至,身前半闊而扁,後方而狹,陸氏以爲狹小,非也。《詩・小雅》:魚麗于罶,鱨鯊。
义又,海鯊。《正字通》:靑目赤頰,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肥美。《六書故》曰:海中所產,以其皮如沙得名,哆口無鱗,胎生,大者伐之盈舟。
音又,《集韻》:所嫁切,沙去聲 —— 義同。
音又,叶山宜切,音師。徐幹〈齊都賦〉:罛鱣鮷,網鯉鯊;拾𧓍珠,籍蛟蠵。
注解
〔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鯊〕字拼音是shā,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沙、魚。
〔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ā] ⑴ 〔~魚〕海洋中的大魚,種類很多。有的種類頭上有一噴水孔。性兇猛,捕食其他魚類。鰭稱魚翅,肝可制魚肝油。亦作“沙魚”;亦稱“鮫”。
鯊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