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韭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38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96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89頁,第37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舉有切;《正韻》:已有切,𡘋音久。《說文》:菜名。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韻會》:《通志》云:韭性溫,謂之草鍾乳。《禮・曲禮》:韭曰豐本。又,〈內則〉:豚,春用韭,秋用蓼。《儀禮・聘禮》:韭葅。《列子・天瑞篇》:老韭之爲莧也。《𡌨雅》:韭之美在黃。
义又,《爾雅・釋草》:蒮,山韭。【疏】韭生山中者名蒮。《本草》:李時珍曰:諸葛韭,亦山韭也,但因人命名耳。
义又,《本草》:孝文韭,生塞北,狀如韭,云是魏孝文帝所種。
义又,《羣芳譜》:水韭,五六月堪食,不葷而脃。《北戸錄》:水韭,生於池塘中,葉似韭,得非龍爪韭乎。《字林》云簽,水中野韭也。
义又,《本草》:麥門冬,一名禹韭,齊名愛韭,秦名烏韭,楚名馬韭,越名羊韭。
注解
〔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韭部。
〔韭〕字拼音是jiǔ,独体字。
〔韭〕字造字法是象形。小篆,象韭菜长在地上的形状。本义是韭菜。
〔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ǔ] ⑴ 〔~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而扁,夏秋间开小白花;叶和花嫩时可食,种子可入药。简称“韭”,如“~黄”。
韭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