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

复制

luòㄌㄨㄛˋ

正文・戌集中 隹部 共14画

正文戌集中

隹部

14画

U+96D2

8

6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隹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70頁,第20

同文書局本: 第1367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1356頁,第11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𡘋音洛。說文》:鵒䳢也。从隹,各聲。釋名》:雅雒也。爲之難,人將爲之,雒雒然憚之也。

又,馬名。詩・魯頌》:有駵有雒。【傳】黑身白𩯓曰雒。【釋文】雒,音洛,本作駱。

又,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一年》:伊雒之戎。春秋・文八年》:公子遂會雒戎,盟于暴。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弘農郡上雒縣。〇【按】《左傳・僖二十一年》疏云:雒水,出上雒縣冢領山東北,經弘農至河南鞏縣,雒戎因此而名也。

又,雒陽縣,屬河南郡。前漢・地理志》〔註〕:師古曰:魚豢云:漢火行,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如魚氏說,則光武以後改爲雒字也。正字通》:楊愼曰:《春秋》書雒戎,《左傳》凡洛皆作雒,非後漢始改也。〇【按】魚氏說必有所本,故師古从之。左傳》今文洛皆作雒,安知古本《左傳》不書作洛乎,未可據今本《左傳》駁魚氏說也。

又,雒縣,屬廣漢郡。前漢・地理志》〔註〕:音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

又,姓。後漢・南蠻傳》:徵側者,麊泠縣雒將之女。

又,與絡通。莊子・馬蹄篇》:刻之雒之。【註】雒同「絡」。

又,與額同。前漢・韓嫣傳》:子增封龍雒侯。【註】雒,或作額。

注解

〔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隹部

〔雒〕字拼音是lu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各、隹

〔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uò] ⑴ 古书上指白鬣的黑马。⑵ 古同“烙”,烙印。⑶ 姓。

雒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 liáo 寮
  • zhèn 振
  • xuān 瑄
  • liáng 梁
  • 礼
  • 煜
  • dǒu,dòu 斗
  • niàn 念
  • huǎng,huàng 晃
  • tóng 彤
  • jīng 晶
  • huáng 煌
  • liáng 良
  • jǐn,jìn 嫤
  • jùn 俊
  • 熠
  • dài 戴
  • 理
  • rán 燃
  • chéng 程
  • líng 皊
  • zhèn 朕
  • lǎng 朗
  • xuàn 炫
  • bǐng 炳
  • yǎng 炴
  • yáng,yàng 烊
  • xīn 昕
  • xuǎn 烜
  • líng 昤
  • zhāo 昭
  • jiǒng 冏
  • 昱
  • níng,nìng,zhù 宁
  • jǐn 瑾
  • dōng 冬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 ruì 睿
  • 瑜
  • jiā 嘉
  • xuān 瑄
  • kūn 菎
  • háo 豪
  • fēi,fěi 菲
  • 旗
  • ruì 瑞
  • 福
  • 搏
  • sháo 韶
  • yáo 暚
  • jīng 菁
  • 菉
  • 菏
  • 碧
  • cuì 萃
  • méng 萌
  • tāo 滔
  • 赫
  • yān 嫣
  • 萓
  • 慈
  • yuàn 瑗
  • yīng 瑛
  • cháng,shang 裳
  • zhāng 彰
  • tiǎn 腆
  • jìn 墐
  • jiān 菅
  • 菊
  • wèi 菋
  • hàn 菡
  • 旖
  • yuàn 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