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門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08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41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31頁,第12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苦濫切,音瞰。《說文》:望也。
义又,《博雅》:闞,視也。
义又,《玉篇》:臨也。
义又,《廣韻》:魯邑。《左傳・昭二十五年》:叔孫昭子如闞。【註】闞,魯邑。《榖梁傳・昭三十二年》:公在乾侯取闞。
义又,亭名。《後漢・郡國志》:東平陸,六國時曰平陸,有闞亭。
义又,姓。《史記・齊太公世家》:闞止有寵焉。
音又,《集韻》、《韻會》𡘋虎檻切,音㺖 —— 虎聲。《詩・大雅》:闞如虓虎。【傳】闞然如虎之怒。【釋文】火斬反。《前漢・敘傳》:於是七雄虓闞。
音又,《廣韻》、《集韻》:許鑒切;《韻會》:胡懺切;《正韻》:胡監切,𡘋音㒈。《廣韻》:犬聲。《集韻》:獸怒聲。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虎覽切,音喊 —— 義同。
注解
〔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門部。
〔闞〕字是多音字,拼音是kàn、hǎ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門、敢。
〔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àn] ⑴ 望;視。後作“瞰”。⑵ 臨。⑶ 春秋時魯地。在今山東省汶上縣西南。⑷ 姓。㈡ [hăn] ⑴ 虎叫聲。⑵ 口大張貌。⑶ 怒聲;大聲。㈢ [xiàn] ⑴ 犬聲;獸怒聲。
闞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