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复制

ㄅㄨˋ

正文・酉集下 邑部 共15画

正文酉集下

邑部

15画

U+90E8

7

8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46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1272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1259頁,第7

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𡘋音蔀。集韻》:總也、統也。前漢・地理志》:置刺史部十三州。後漢・宗室傳》:柱天都部。【註】柱天者,若天之柱。都部者,都統其衆也。

又,《廣韻》:署也,六卿之署曰六部。

又,分也。荀子・王霸篇》:名聲部發於天地之閒。【註】部,猶分布。言聲稱四溢也。

又,《正韻》:部曲也。前漢・李廣傳》:行無部曲。【註】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廣尚𥳑易,不立部曲也。

又,星辰布列亦曰部。史記・歷書〔即《史記・曆書》〕:分其天部。【註】分部二十八宿,爲距度也。

又,五行謂之五部。前漢・律歷志》:起五部。【註】五部,謂金木水火土也。

又,書分四部。正字通》:晉李充爲著作郎,刪定典籍,以類相從,分五經爲甲部,史記爲乙部,諸子爲丙部,詩賦爲丁部,甚有條貫,祕閣以爲永制。唐書・藝文志》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爲次,因充制也。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主兵。

又,《字彙補》:斗蓋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部長二寸。

又,與棓同,大杖也。淮南子・說山訓》:羿死桃部。

又,百部,藥名。蔓生,根多百十相連。一名野天門冬。

又,《唐韻》:蒲口切;《集韻》、《韻會》:薄口切,𡘋音培,讀與剖近 —— 部婁,小阜也。左傳・襄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

又,《字彙補》:府九切,音否。闞駰《十三州志》:諺云:仕宦不偶値冀部。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邑部

愛日堂藏本: 第746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74頁,第22

《前漢・地理志》置刺史部十三州。

謹照原文改凡十三部置刺史。

《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主兵。

謹照原文應字下增星字。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部長二寸。

謹照原文二寸改二尺。

注解

〔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部〕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咅、⻏

〔部〕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邑,( fǒu )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是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ù] ⑴ 全体中的一份⑵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⑶ 具有统属关系⑷ 安置安排⑸ 量词

部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 禧
  • huàn 幻
  • chéng,dèng 澄
  • 武
  • wén 文
  • fāng 方
  • háo 豪
  • miǎn 冕
  • hǎi 海
  • péng,bāng 彭
  • 福
  • pèi 沛
  • píng 平
  • 博
  • bīn 斌
  • 沽
  • huì 惠
  • lín 霖
  • 墨
  • 法
  • 熙
  • xīn 忻
  • yáng 洋
  • péng 朋
  • huáng 皇
  • méng 朦
  • míng 明
  • huì 慧
  • héng 恒
  • hán 涵
  • 河
  • fěi,fēi 斐
  • 霓
  • màn 曼
  • bǎi 百
  • luò 洛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 hào 暭
  • 熠
  • xuān 萱
  • kuí 葵
  • hào 皞
  • xián 嫺
  • xiǎo 皛
  • tíng 霆
  • 墨
  • 逸
  • huàng 皝
  • huì 慧
  • huáng 葟
  • yūn 蒀
  • xiāo 霄
  • 葧
  • tíng 葶
  • 黎
  • xuān 翧
  • zhèn 震
  • lěi 磊
  • 慕
  • piān 翩
  • táng 禟
  • màn 漫
  • chún 醇
  • wèi 慰
  • kāng 慷
  • xuán 漩
  • 魄
  • mǐn 慜
  • 蝌
  • biān 蝙
  • sù,xiè 碿
  • cēng 噌
  • huī 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