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聿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19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971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937頁,第21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𡘋音易。《廣韻》:習也。《左傳・文四年》:臣以爲肄業及之也。《禮・檀弓》:君命,大夫與士肄。【註】肄,習也。君有命,大夫則與士展習其事。
义又,勞也。《詩・衞風》:有洸有潰,既詒我肄。【傳】肄,勞也。又,〈小雅〉: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
义又,《廣韻》:嫩條也。《博雅》:肄,枿也。《詩・周南》:遵彼汝墳,伐其條肄。【傳】肄,餘也。斬而復生曰肄。《左傳・襄二十九年》:晉國不恤宗周之闕,而夏肄是屛。【註】夏肄,杞也;肄,餘也 —— 是斬而復生之餘也。
义又,水名。《山海經》:肄水,出臨晉西南,而東南注海。【註】按卽溱水也,或作肄水。
义又,與肆通。《禮・玉藻》肆束及帶。【註】肆,讀爲肄;肄,餘也。
注解
〔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聿部。
〔肄〕字拼音是y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𠤕、聿。
〔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ì] ⑴ 学习;练习。如:肄习;肄业。《説文•聿部》:“𢄥,習也。肄,篆文𢄥。”⑵ 检查;査验。《漢書•酷吏傳•義縱》:“歲餘,關吏税肄郡國出入關者,號曰:‘寧見乳虎,無直甯成之怒。’”⑶ 蘖;嫩条。《廣韻•至韻》:“肄,嫩條也。”⑷ 余。《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晋國不恤周宗之闕,而夏肄是屏。”⑸ 劳苦。《玉篇•帇部》:“肄,勞也。”㈡ [sì] ⑴ 同“𨽸(肆)”。《集韻•至韻》:“𨽸,《説文》:‘極陳也。’一曰遂也,故也。又姓。或作肆、肄。”
肄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