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28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932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894頁,第23字
音《廣韻》:子紅切;《集韻》:祖叢切,𡘋音㚇。《玉篇》:縷也。《史記・孝景本紀》:令徒隷衣七緵布。【註】緵,八十縷也,與布相似,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縫。
义又,《爾雅・釋器》:緵𮊁謂之九罭。緵𮊁,魚罔也。【註】今之百囊𮊁,江東謂之緵。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作弄切,音糉 —— 義同。
义又,與稯通。《儀禮・聘禮》:十筥曰稯。【註】古文稯作緵。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糸部
愛日堂藏本: 第532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3頁,第19字
《爾雅・釋器》緵罟謂之九罭,緵罟,魚罔也。
謹照原文緵罟魚罔也改九罭魚罔也。
注解
〔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緵〕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ōng、zò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㚇。
〔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ōng] ⑴ 古代布帛在二尺二寸的幅度内含经线八十根为一緵,也因此指很粗的布。⑵ 古同“稯”,古代计量器,满手为一把,緵为四十把。㈡ [zòng] ⑴ 一种网眼细密的鱼网。
緵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