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

复制

jiēㄐㄧㄝㄑㄧˋ

正文・卯集中 手部 共13画

正文卯集中

手部

13画

U+63ED

4

9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60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444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391頁,第3

唐韻》、《集韻》、《韻會𡘋居謁切,音訐。說文》:高舉也。或作𢶆

又,《唐韻》:基竭切;《集韻》、《韻會》:丘傑切,𡘋音朅 —— 義同。或作担,又作拮。

又,與偈通,車疾貌。王應麟《詩攷》:《韓詩》匪車揭兮,見《漢書》王吉傳。

又,《唐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𡘋音傑 —— 與𢷒同,或作搩。增韻》:舉而豎之也。前漢・陳項傳贊》:揭竿爲旗。張衡〈西京賦〉:豫章珍館,揭焉中峙。

又,擔也、負也。戰國策》:馮煖于是乗其車,揭其劒。史記・東方朔傳》:數賜縑帛,擔揭而去。

又,姓。前漢・功臣表》:安道侯揭陽定。

又,《唐韻》、《集韻》、《韻會𡘋其謁切,音碣 —— 亦擔也。

又,長也。詩・衞風》:葭菼揭揭。

又,《集韻》、《韻會𡘋語訐切,音钀 —— 義同。

又,《唐韻》:居列切,音孑 —— 揭起也。詩・小雅》:維北有斗,西柄之揭。又,〈大雅〉:顛沛之揭。【傳】揭,見根貌。【疏】樹倒故根見。戰國策》:唇揭者,其齒寒。【註】揭,猶反也。

又,啓事。今日揭帖。

又,《唐韻》、《集韻》、《韻會𡘋去例切,音憩 —— 亦高舉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詩・邶風》:淺則揭。爾雅・釋水》:揭者,揭衣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涉冰揭河。

又,《集韻》:其例切,音偈 —— 揭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南海郡揭陽縣。

又,丘言切 —— 與攑同,亦舉也。

卷目:考證・卯集中 部首:手部

愛日堂藏本: 第248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48頁,第47

《司馬相如・子虛賦》涉冰揭河。

謹照原書子虛賦改上林賦。

注解

〔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揭〕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iē、q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曷

〔揭〕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曷声。本义是高举。

〔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ē] ⑴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⑵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⑶ 高举⑷ 标示⑸ 扛,持。⑹ 姓。 [qì] ⑴ 提起衣裳

揭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 qiáng,qiǎng,jiàng 强
  • mào 懋
  • liǔ 柳
  • huà 嬅
  • kāng 康
  • 旗
  • 旭
  • táo 桃
  • tóng 桐
  • hào 皓
  • qī,jī 期
  • 皙
  • tíng 葶
  • jǐng 璟
  • 棋
  • guǒ 果
  • 珂
  • zhī 芝
  • fāng 芳
  • jiè 介
  • qín 琴
  • xiāo,xiào 肖
  • cén 岑
  • qiǎo 巧
  • jié 杰
  • jiā 佳
  • sōng 崧
  • gōng,gòng 供
  • níng 柠
  • qiào,xiào 俏
  • qīng 卿
  • gān 甘
  • háo 儫
  • zuì 最
  • yuè 月
  • yuàn 瑗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 guān,guǎn,wǎn 莞
  • 意
  • 榆
  • 皙
  • yùn 韵
  • gǎn 感
  • qín 琴
  • xuān 暄
  • huáng 煌
  • nuǎn 暖
  • sōng 嵩
  • chǔ 楚
  • 琦
  • kūn 琨
  • méi 楳
  • 琪
  • lín 琳
  • qín 勤
  • 荷
  • xīn 歆
  • 熙
  • jìng 靖
  • chóu 皗
  • yōng 雍
  • 祺
  • xuān 煊
  • 煜
  • léi 雷
  • yú,tōu 愉
  • 楒
  • chēn 琛
  • suō,shā 莎
  • dǐng 鼎
  • jūn 莙
  • 嗣
  • 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