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复制

yǐnㄧㄣˇ

正文・寅集下 弓部 共4画

正文寅集下

弓部

4画

U+5F15

3

1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弓部

武英殿刻本: 第853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356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300頁,第10

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𡘋音蚓。說文》:開弓也。徐鉉曰:象引弓之形。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又,《廣雅》:演也。易・繫辭》:引而伸之。

又,《爾雅・釋詁》:長也。〈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相牽曰引。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吿引。

又,《集韻》:導也。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又,卻也。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註】引,卻也。

又,相薦達曰引。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註】相薦達爲聲勢。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又,服氣法曰道引。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又,治疾法有撟引。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又,十丈爲引。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引者,信也。【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又,《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𡘋蚓去聲。集韻》:牽牛綍也。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引,柩車索也。

又,《集韻》:一曰曲引。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注解

〔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弓部

〔引〕字拼音是yǐ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弓、丨

〔引〕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是拉开弓。

〔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ǐn] ⑴ 拉,伸⑵ 领,招来⑶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⑷ 退却⑸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⑹ 古代柩车的绳索

引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 háo 壕
  • yáng 阳
  • ài 皧
  • 育
  • yán 岩
  • yuán 园
  • jié 崨
  • jūn 均
  • 懿
  • 禹
  • kūn 坤
  • tǎn 坦
  • sōng 嵩
  • 意
  • yīn,yān,yǐn 殷
  • yòu 又
  • yàn,yān 燕
  • yuán 爰
  • 彧
  • jìng 境
  • yān 嫣
  • róng 融
  • 怡
  • 屹
  • wēi 巍
  • yáng,xiáng 羊
  • yǒng 永
  • táng 堂
  • mín 岷
  • 峬
  • 媞
  • yōu 悠
  • yǔ,yù,yú 与
  • 丫
  • guō 墎
  • 坡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 wén 文
  • xīn 心
  • shēng 升
  • dǒu,dòu 斗
  • yuè 月
  • cái 才
  • yún 云
  • jiè 介
  • huàn 幻
  • 戈
  • fāng 方
  • shuāng 双
  • tiān 天
  • zhōng,zhòng 中
  • fēng 丰
  • rén 仁
  • jīn 今
  • cóng,zòng 从
  • yǒu 友
  • yǔn 允
  • yuán 元
  • huà,huā 化
  • yǐn 尹
  • máo 毛
  • huǒ 火
  • fù,fǔ 父
  • yuē 曰
  • zhī 支
  • 牙
  • rén 壬
  • kǒng 孔
  • 巴
  • 卅
  • dān 丹
  • yóu 尤
  • réng 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