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

复制

ㄉㄧˇdeㄉㄜ˙

正文・寅集下 广部 共8画

正文寅集下

广部

8画

U+5E95

3

5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广部

武英殿刻本: 第824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344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286頁,第35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𡘋音邸。說文》:山居也。

又,《說文》:下也。又,《玉篇》:止也。爾雅・釋詁》:底,待也。【註】止也。【疏】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

又,《玉篇》:滯也。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註】底,滯也。〈晉語〉:戾久將底,底箸滯淫。

又,《增韻》:器臀也。詩・大雅》:于橐于囊。【箋】無底曰橐。有底曰囊。

又,文書槀曰底。春明退朝錄》:公家文書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卽貞明中崇政院書也。

又,凡供役使者曰小底。晉公談錄》:皇城使劉承規,在太祖朝爲黃門小底。

又,設疑之辭。匡謬正俗》:俗謂何物爲底。此本言何等物,後省何,直云等物耳。應璩《》云:用等謂才學,言用何等才學也。去何言等,其言已舊,今人不詳根本,乃作底字,非也。唐人詩多用底字。杜甫〈寄王陶二少尹〉詩:文章差底病。韓愈〈曲江寄白舍人〉詩:有底忙時不肯來。

又,與厎通。韻會》:厎,通作底。詩・小雅》:靡所底止。【傳】底,至也。

又,與砥通。前漢・枚乗傳》:磨礱底厲。【註】底,柔石也。

又,叶都木切,音啄。郭璞〈東海外大壑讚〉:寫溢洞穴,暵昏龍燭;爰有天壑,號爲無底。

注解

〔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广部

〔底〕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ǐ、de,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广、氐

〔底〕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广( yǎn ),氐( dǐ )声。本义是止住;停滞。

〔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ǐ] ⑴ 最下面的部分⑵ 末了⑶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⑷ 图案的基层⑸ 何,什么⑹ 古同“抵”,达到。 [de] ⑴ 同“的”。

底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 liáo 寮
  • zhèn 振
  • xuān 瑄
  • liáng 梁
  • 礼
  • 煜
  • dǒu,dòu 斗
  • niàn 念
  • huǎng,huàng 晃
  • tóng 彤
  • jīng 晶
  • huáng 煌
  • liáng 良
  • jǐn,jìn 嫤
  • jùn 俊
  • 熠
  • dài 戴
  • 理
  • rán 燃
  • chéng 程
  • líng 皊
  • zhèn 朕
  • lǎng 朗
  • xuàn 炫
  • bǐng 炳
  • yǎng 炴
  • yáng,yàng 烊
  • xīn 昕
  • xuǎn 烜
  • líng 昤
  • zhāo 昭
  • jiǒng 冏
  • 昱
  • níng,nìng,zhù 宁
  • jǐn 瑾
  • dōng 冬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 wàng 旺
  • yán 岩
  • míng 明
  • chéng 承
  • xīn 欣
  • lín 林
  • 武
  • niàn 念
  • 昔
  • 妮
  • gǎn 秆
  • péng 朋
  • bǎn 昄
  • chāng 昌
  • xīn 昕
  • tóng 彤
  • hé,hè,huó,huò,hú 和
  • zhuó 卓
  • yǒng 咏
  • mèi 妹
  • 坡
  • kūn 坤
  • tǎn 坦
  • dí,dì,de 的
  • mín 旼
  • yuè 岳
  • jiā 佳
  • 沐
  • yǔ,yù 雨
  • pèi 沛
  • bǐng 秉
  • zhōng 忠
  • mín 旻
  • kūn 昆
  • qǐn 昑
  • qí,jī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