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799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336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278頁,第15字
音《唐韻》:房玉切;《集韻》、《韻會》:逢玉切,𡘋音襆。《說文》:帊也。《集韻》:帕也。《玉篇》:巾幞。《廣韻》:幞頭,周武帝所製。裁幅巾,出四脚以幞頭,乃名焉。《唐書・車服志》:幞頭起於後周,便武事者也。《二儀實錄》:古以皂羅三尺裹頭,號頭巾,三代皆冠。列品黔首,以皂絹裹發。至周武帝,依古三尺裁爲幞頭,唐馬周交解爲之。《朱子語類》:唐人幞頭,初止以紗爲之,後以紗軟,砍木作一山子,在前襯起。《筆談》:梁高祖始布漆於紗,施鐵爲脚。《宋史・輿服志》:幞頭,一名折上巾,起自後周,然止以軟帛垂脚。隋始以桐木爲之,唐始以羅代繒,惟帝服則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漸變平直。國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乗輿或服上焉。其初以藤織草巾子爲裏,紗爲表,而塗以漆,後惟以漆爲堅,去其藤裏,前爲一折,平施兩脚,以鐵爲之。
音又,《集韻》:博木切,音卜 —— 裳削幅謂之幞。或作襆。
注解
〔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巾部。
〔幞〕字拼音是f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巾、菐。
〔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ú] ⑴ 〔~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⑵ 同“袱”。
幞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