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57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239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71頁,第22字
音《廣韻》:徒果切;《集韻》、《韻會》、《正韻》:吐火切 —— 𡘋同「𡐦」,毀也。《說文》作隓,敗城既曰隓,亦作隓。《春秋》:墮郈、墮郕、墮費。賈誼〈過秦論〉:墮名城。《史記・高祖紀》:士卒墮指。
义又,釋氏團墮,言食墮在缽中也。梵言𭀀茶波。一曰濵茶夜。華言團,團者食團,謂行乞食也。
义又,與惰通。《禮・月令》:季秋行春令,民氣解墮。《韓非子・五蠹篇》:侈而墮者貧。《史記・司馬相如傳》:不敢怠墮。【註】墮,𡘋同「惰」。
音又,《廣韻》:許規切;《集韻》、《韻會》:翾規切,𡘋音孈 —— 義同。
音又,《廣韻》:他果切,音垛 —— 倭墮,髻也。
音又,叶丑呂切,音楮。韓愈〈元和聖德〉詩:衆樂驚作,轟豗融冶;紫燄噓呵,高靈下墮。冶音與。
注解
〔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墮〕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uò、huī,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隋、土。
〔墮〕字造字法是形聲。從土,隋聲。甲骨文字形,右邊是“阜”( 象陡坡 ),左邊是倒過來的“人”。會意。表示人從陡坡上掉下。本义是毀壞。
〔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uò] ⑴ 落,落下⑵ 古通“惰”,懈怠。㈡ [huī] ⑴ huī ㄏㄨㄟˉ 古通“隳”,毁坏。
𥪹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