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7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7頁,第27字
標點整理本: 第32頁,第16字
音《廣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𡘋刀上聲 —— 什也。
义又,絕倒,極笑也。《晉書・衞玠傳》:王澄有高名,每聞玠言,輒歎息絕倒。
义又,傾倒。杜甫詩:志士懷感傷,心胷已傾倒。
义又,潦倒。《北魏書・崔瞻傳》:魏天保以後重吏事,謂容止蘊藉者爲潦倒。瞻終不改。
义又,揚子《方言》:大袴謂之倒頓。【註】今雹袴也。
音又,《集韻》、《韻會》:刀號切;《正韻》:都導切,𡘋音到。《詩・齊風》:顚之倒之,自公召之。《禮・喪大記》:小斂之衣,祭服不倒。【註】死者所用衣,多不盡著,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領,不倒也。《韓非子・難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賢聖莫能聽。
音又,叶董五切,音覩。季尤〈平樂觀賦〉㊟〔應為李尤〈平樂觀賦〉,「季」為「李」之訛〕:或以馳騁,覆車顚倒;烏獲扛鼎,千鈞若羽。
音又,叶都故切,音妒。焦氏《易林》:衣裳顚倒,爲王來呼。呼去聲。
注解
〔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倒〕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ǎo、d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到。
〔倒〕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人,到声。本义是倒下。
〔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ǎo] ⑴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⑵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㈡ [dào] ⑴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⑵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⑶ 反过来,相反地⑷ 向后,往后退⑸ 却
倒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