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上 部首:乙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6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83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8頁,第20字
音《唐韻》:於筆切;《集韻》:億姞切;《韻會》、《正韻》:益悉切,𡘋音鳦 —— 十幹名,東方木行也。《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月在乙曰橘。《前漢・律歷志》:奮軋於乙。《京房易傳》:乙,屈也。
义又,凡讀書,以筆志其止處曰乙。《史記・東方朔傳》:朔初上書,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三月乃盡。
义又,唐試士式,塗幾字,乙幾字。抹去譌字曰塗;字有遺脫,句其旁而增之曰乙。
义又,太乙數。有君基太乙,五福,太乙諸名。
义又,《前漢・藝文志》有〈天乙〉三篇。【註】天乙謂湯,其言非殷時,皆假託也。
义又,姓。漢南郡大守乙世,前燕護軍乙逸,明乙瑄、乙山。
义又,《爾雅・釋魚》:魚腸謂之乙。《禮・內則》魚去乙。【註】魚餒必自腸始,形屈如乙字。一說魚腮骨,在目旁,如篆文乙,食之鯁不可出,去之乃食。
义又,《茅亭客話》:虎有威如乙字,長三寸許,在脅兩旁皮下,取得佩之,臨官而能威衆;無官佩之,無憎疾者。蘇軾詩:得如虎挾乙。
注解
〔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乙部。
〔乙〕字拼音是yǐ,独体字。
〔乙〕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是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
〔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ǐ] ⑴ 天干的第二位,用于作顺序第二的代称。⑵ 指代一方⑶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⑷ 姓。
乙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查字典网整理而成,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