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ù shí zhī wú

不识之无

拼音
bù shí zhī wú
注音
ㄅㄨˋ ㄕˊ ㄓ ㄨˊ
词性
成语
感情
贬义词
繁体
不識之無
近义词
目不识丁 胸无点墨 不识一丁
反义词
操翰成章 学富五车 五车腹笥

不识之无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识之无bù shí zhī wú

  1.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以“不识之无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引证解释

  1. 后以“不识之无”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阿英 胡沙随笔·土山黑市:“因此辈系窃偷而来,兼以不识之无,遂至无全帙者。”
    李健吾 《<李广选集>序》:“废墟中》,写一个不识之无木匠,爱打老婆,老婆也让他打;他有气无处泄,她也就让他泄。”

国语辞典

不识之无bù shì zhī wú

  1. 之无,唐代白居易出生六七个月时,即能辨别「之」、「无」二字。见《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故后世用以比喻浅显易懂的字。不识之无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

    清·黄景仁除夕述怀〉诗:「有儿名一生废学痴憨;曾不识之无,但索梨与柑。」

不识之无的字义分解

  • 拼音 bùfǒu 部首 总笔画 4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我不知道。用在句末表疑问。 他现在身体好~?","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详细解释

  • 拼音 zhī 部首 总笔画 3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赤子~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置~度外。等闲视~。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虚用,无所指。 久而久~。往,到:“吾欲~南海”。"]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4

    ["没有,与“有”相对;不。 ~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详细解释

  • 拼音 shízhì 部首 总笔画 7

    ["知道,认得,能辨别。 ~辨。~破。~相( xiàng )。~途老马。所知道的道理。 知~。常~。辨别是非的能力。 见~。远见卓~。","记住。 博闻强~。标志,记号。"]详细解释

不识之无的分字组词

不识之无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