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 lù

白露

拼音
bái lù
注音
ㄅㄞˊ ㄌㄨˋ
词性
名词

白露的意思

词语解释

白露bái lù

  1. 节气名,每年九月上旬交节。

    White Dew;

翻译

  • 英语 Bailu or White Dew, 15th of the 24 solar terms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节气 8th-22nd September
  • 德语 Weißer Tau (Beginn der kälteren Jahreszeit (um 8. September)​ (S)​
  • 法语 Rosée Blanche (une des 24 quinzaines de l'année solaire, commence vers le 7 septembre)​

引证解释

  1. 秋天露水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南朝•梁 江淹 清思诗:“白露滋金瑟,清风玉琴。”
    唐•韩愈 《秋怀》诗之二:“白露百草,萧兰共雕悴。”
    艾芜 荣归:“平野刚从叛乱解脱出来,但危险袭击,却还同秋风白露一道儿留着。”

  2.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阳历九月八日前后

    《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鴈来。”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唐•孔颖达 疏:“谓之白露者,阴气渐重,露浓色白。”
    清•俞樾 《茶香室丛钞·白露前雨》:“如雨在白露前一日,得稻一分。”
    峻青 海啸:“眼下白露快要到了,麦子不下种,过了节气,出不来苗,明春就抓瞎了。”

  3. 茶的一种

    宋•杨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茗》:“楚 之茶则有 荆州仙人掌湖南白露长沙铁色。”

  4. 犹言陈述吐露

    唐•韩愈 《上留守相公启》:“不以真情状白露左右。”

国语辞典

白露bái lù

  1. 秋天的露水。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礼记·月令:「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2.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九月八日或九日。此时已入秋,早晚露水较重。

网络解释

白露 (二十四节气之一)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上面,故名白露古人四时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白露 (汉语词汇)白露,汉语词汇。

拼音:bái lù

释义:1、秋天的露水。2、二十四节气之一

白露的字义分解

  • 拼音 bái 部首 总笔画 5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 ~色。~米。明亮。 ~昼。~日做梦。清楚。 明~。不~之冤。纯洁。 一生清~。~璧无瑕。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 空~。~卷。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 ~忙。~说。没有付出代价的。 ~吃~喝。陈述。 自~。道~(亦称“说白”、“白口”)。与文言相对。 ~话文。告语。 告~(对公众的通知)。丧事。 红~喜事(婚事和丧事)。把字写错或读错。 ~字(别字)。政治上反动的。 ~匪。~军。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 ~族。~剧。姓。"]详细解释

  • 拼音 lòulù 部首 总笔画 2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 ~水。白~。寒~。朝( zhāo )~。甘~。在室外,无遮盖。 ~天。~宿。~营。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 ~酒。枇杷~。滋润。 覆~万民。表现,显现。 ~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骨。袒~。吐~。揭~。暴~。","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详细解释

白露的分字组词

白露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