髦儿戏
- 拼音
- máo ér xì
- 注音
- ㄇㄠˊ ㄦˊ ㄒㄧˋ
- 繁体
- 髦兒戲
髦儿戏的意思
词语解释
髦儿戏
旧时全部由青年女演员组成之戏班或演出的戏。清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于京沪等地,多演唱京剧。清裕德菱《梨园佳话·馀论·女伶》:“女剧沪上谓之髦儿戏。髦,盖髻也。昔时妇人拖长髻而作男子冠服,致足笑人,故有此称,非时彦之谓也。”一说,原称“毛儿戏”。因创始班主名李毛儿,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雅琴﹞又预备叫一班髦儿戏来,当日演唱。”张友鹤校注:“一种由女演员组成的戏班,据前人考证,髦儿本作毛儿,因创始的班主为李毛儿而得名。最初专应堂会唱徽调;后来也在戏院演出,大部唱京戏,小部唱梆子。”一说因演员年幼而技艺皆娴得名。
引证解释
旧时全部由青年女演员组成之戏班或演出的戏。 清•同治、光绪 年间出现于 京 沪 等地,多演唱京剧。
引清•裕德菱 《梨园佳话·馀论·女伶》:“女剧 沪 上谓之髦儿戏。髦,盖髻也。昔时妇人拖长髻而作男子冠服,致足笑人,故有此称,非时彦之谓也。”
一说,原称“毛儿戏”。因创始班主名 李毛儿,故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 雅琴 ﹞又预备叫一班髦儿戏来,当日演唱。”
张友鹤 校注:“一种由女演员组成的戏班,据前人考证,髦儿本作毛儿,因创始的班主为 李毛儿 而得名。最初专应堂会唱徽调;后来也在戏院演出,大部唱京戏,小部唱梆子。”
一说因演员年幼而技艺皆娴得名。 徐珂 《清稗类钞·戏剧·猫儿戏》:“教坊演剧,俗称为猫儿戏,又名髦儿戏。相传 扬州 有某女子名 猫儿 者,擅此艺,开门授女徒,大率韶年稚齿,婴伊可怜……谓之髦儿戏者,意谓伶之年龄皆幼,技艺皆嫻,且皆由选拔而得,无一滥竽者也。”
国语辞典
髦儿戏
全部由少女演出的戏曲。相传清同治年间李毛儿擅此艺,开门授女徒,因此称为「毛儿戏」或「髦儿戏」。最初专应堂会,唱徽腔,后来也公开演出,唱平剧、梆子等。
引清·徐珂《清稗类钞·戏剧类·猫儿戏》:「教坊演剧,俗呼为猫儿戏,又名髦儿戏。」
网络解释
髦儿戏的字义分解
-
儿
拼音 ér 部首 儿 总笔画 2["①小孩子。如 婴~。~戏。②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如 男~。~女情。③儿子,男孩子。如 ~子。生~育女。④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⑤助詞。如 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详细解释
-
戏
拼音 xìhū 部首 戈 总笔画 6["①玩耍。如 游~。儿~。嬉~。~豫(嬉游逸乐)。二龙~珠。②嘲弄,开玩笑。如 ~言。~弄。~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③戏剧,也指杂技。如 一出~。黄梅~。看~。演~。皮影~。","◎〔於( wū )~〕同“呜呼”。"]详细解释
-
髦
拼音 máo 部首 髟 总笔画 14["①古代称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发。②毛中的长毫,喻英俊杰出之士。如 ~硕。~士。~俊。③指马鬃。如 ~马。④〔时~〕时兴的,如“~~的服装”。⑤古同“牦”,牦牛。"]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