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ó xì

傩戏

拼音
nuó xì
注音
ㄋㄨㄛˊ ㄒㄧˋ
繁体
儺戲

傩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傩戏nuó xì

  1.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戴柳木面具演员反复的、大幅度程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节日演出

    kind of a local opera;

网络解释

傩戏傩戏中国戏曲剧种,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吸取民间歌舞戏剧形成一种戏曲形式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旨在酬神还愿傩戏

傩戏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不同民族地区名称不一,如傩堂戏、端公戏、师道戏、僮子戏、地戏、关索戏等。

傩戏以面具为其艺术造型重要手段内容多与宗教鬼神有关傩戏表演者,按角色彩绘面具,俗称“脸子”,分列为一未、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贴旦、八小生;其表演俗称“跳傩”,场面多伴以锣鼓代表剧目有《捉黄鬼》、《刘文龙赶考》、《孟姜女》、《张文显》、《陈州放粮》、《薛仁贵征东》、《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

2006年至2014年,傩戏(武安傩戏、池州傩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德江傩堂戏万载开口傩、仡佬族傩戏、鹤峰傩戏恩施傩戏、任庄扇鼓傩戏、德安潘公戏、梅山傩戏、荔波布依族傩戏临武傩戏、庆坛)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傩戏的字义分解

  • 拼音 nuó 部首 总笔画 12

    ["行走姿态柔美:“佩玉之~”。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 ~舞。~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员戴木面具,多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动作表现请神驱邪、祈福及简单的战斗故事)。~神(传说中驱除瘟疫的神灵)。"]详细解释

  • 拼音 xìhū 部首 总笔画 6

    ["玩耍。 游~。儿~。嬉~。~豫(嬉游逸乐)。二龙~珠。嘲弄,开玩笑。 ~言。~弄。~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戏剧,也指杂技。 一出~。黄梅~。看~。演~。皮影~。","〔於( wū )~〕同“呜呼”。"]详细解释

傩戏的分字组词

傩戏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