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罗
- 拼音
- bì luó
- 注音
- ㄅㄧˋ ㄌㄨㄛˊ
- 繁体
- 畢羅
毕罗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毕罗
引证解释
包罗;囊括。
引语出《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毛 传:“於其飞乃毕掩而罗之。”
《庄子·天下》:“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
成玄英 疏:“包罗庶物,囊括宇内。”食品名。也作饆饠。
引唐•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毕罗者。蕃中 毕氏、罗氏 好食此味,今字从‘食’,非也。”
宋•朱熹 《次秀野沧波馆刈麦》诗:“霞觴政自夸真一,香鉢何烦问毕罗。”
明•杨慎 《毕罗》:“《集韵》:‘毕罗,修食也。’按小説, 唐 宰相有樱笋厨,食之精者有樱桃饆饠。今北人呼为波波,南人讹为磨磨。”
国语辞典
毕罗
网络解释
bì luó
(毕罗)
1.包罗;囊括。语出《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毛 传:“於其飞乃毕掩而罗之。”《庄子·天下》:“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 成玄英 疏:“包罗庶物,囊括宇内。”
2.食品名。也作饆饠。原指抓饭,后亦指饼类。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毕罗者。蕃中 毕氏 、 罗氏, 好食此味,今字从‘食’,非也。” 宋 朱熹 《次秀野沧波馆刈麦》诗:“霞觞政自夸真一,香钵何烦问毕罗。” 明 杨慎 《毕罗》:“《集韵》:‘毕罗,修食也。’按小说, 唐 宰相有樱笋厨,食之精者有樱桃饆饠。今北人呼为波波,南人讹为磨磨。”
3.唐代“毕罗”是盛行于南北各地的著名小吃,(内有馅能蒸而食之和烤而食之)也有人说是波斯传入的一种馒头(包子)。早在1500年前,南北朝时,毕罗就传入中国,唐代,毕罗品种较多,有“樱桃毕罗”“天花毕罗”“蟹黄毕罗”宋代有“太平毕罗”《太平圣惠方·食治》有面制包馅经炉烤的“猪肝毕罗”“羊肾毕罗”“羊肝毕罗”等。
xiè bì luó
蟹饆饠
毕罗的字义分解
-
毕
拼音 bì 部首 比 总笔画 6["①完结。如 礼~。~业。~生。~力。②完全。如 ~肖( xiào )(完全相象)。凶相~露。~其全力。③究竟,到底。如 ~竟。④星名,二十八宿之一。⑤古代田猎用的长柄小网,亦指用长柄网捕取禽兽:“鸳鸯于飞,~之罗之”。⑥古代丧祭时穿牲体的横木。⑦姓。"]详细解释
-
罗
拼音 luó 部首 罒 总笔画 8["①捕鸟的网。如 ~网。②张网捕捉。如 ~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③搜集,招致,包括。如 ~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④散布。如 ~列。⑤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如 绢~。⑥用罗筛东西。如 ~面。⑦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如 ~绮。~扇。⑧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⑨同“脶”。⑩姓。"]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