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ěng shì

省试

拼音
shěng shì
注音
ㄕㄥˇ ㄕˋ
繁体
省試

省试的意思

词语解释

省试shěng shì

  1. 唐宋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

  2. 元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

引证解释

  1. 唐•宋 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

    唐•姚合 《寄杨茂卿校书》诗:“到京就省试落籍有名。”
    宋•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除 四川 外,诸州及漕司解士,就礼部贡院锁试,名曰省试。”
    《宋史·选举志二》:“﹝ 绍兴 七年﹞时闻 徽宗 崩,未及大祥,礼部言:故事,因谅闇罢殿试,则省试第一人为榜首,补两使职官。”

  2. 元 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

    《儒林外史》第七回:“果然英雄出於少年,到省试,高高中了。”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 曾国藩接连的,中省试,中会试,点了翰林,不多几年,便俨然挤入缙绅大夫之林。”

网络解释

省试省试科举中的礼部试,在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考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遇皇室庆典加恩科,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因此又称“春试”。考试的时间场次内容与乡试相同,但难度要大得多。省(会)试合格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封建时代的学子通过省(会)试后方进入殿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状元”。

省试的字义分解

  • 拼音 shěngxǐng 部首 总笔画 9

    ["地方行政区域。 ~份。~会。节约,不费。 ~钱。~事。~吃俭用。简易,减免。 ~略。~称。~写。中国古官署名。 中书~(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古代称王宫禁地。 ~中。~闼(禁中)。","检查。 反~(检查自己)。~察(考察)。吾日三~吾身。知觉,觉悟。 ~悟。发人深~。看望父母、尊亲。 ~亲。~视。"]详细解释

  • 拼音 shì 部首 总笔画 8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 ~车。~图。~航。~问。尝~。~金石。考,测验。 ~场。~卷。~题。笔~。考~。口~。"]详细解释

省试的分字组词

省试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