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
- 拼音
- bó yá
- 注音
- ㄅㄛˊ ㄧㄚˊ
伯牙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伯牙
古代传说人物。春秋时民间琴师。善奏《高山流水》。《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句。据《吕氏春秋》记载,伯牙演奏的音乐形象,均为钟子期所理解。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后世传为“知音”佳话。
引证解释
春秋 时精于琴艺的人。传说曾学琴于著名琴师 成连 先生,三年不成。后随 成连 至 东海 蓬莱山,闻海水澎湃、林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终成天下妙手。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传均为他所作。见 汉•蔡邕 《琴操·水仙操》。
引《荀子·劝学》:“伯牙 鼓琴而六马仰秣。”
杨倞 注:“伯牙,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
《吕氏春秋·本味》:“伯牙 鼓琴, 钟子期 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钟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弦,终身不復鼓琴,以为世无足復为鼓琴者。”
高诱 注:“伯,姓; 牙,名,或作 雅。”
唐•钱起 《美杨侍御清文见示》诗:“伯牙 道丧来,弦絶无人续。”
明•杨慎 《兰亭令》:“此乃高山流水之操, 伯牙 復生,不能出其右矣。”
国语辞典
伯牙
人名。春秋时善鼓琴者,与钟子期友善。
引《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伯牙的字义分解
-
伯
拼音 bóbǎibà 部首 亻 总笔画 7["①兄弟排行次序。如 ~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②父亲的哥哥。如 ~~。~父。~母。③对父辈戚友的尊称。如 老~。世~。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如 ~爵。⑤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⑥姓。","◎〔大~子〕丈夫的大哥。","◎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详细解释
-
牙
拼音 yá 部首 牙 总笔画 4["①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如 ~垢。~龈。~碜。~祭。②像牙齿形状的东西。如 抽屉~子。③特指象牙。如 ~雕。④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如 ~商。~行。⑤姓。"]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