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ú gèn

儒艮

拼音
rú gèn
注音
ㄖㄨˊ ㄍㄣˋ

儒艮的意思

词语解释

儒艮rú gèn

  1. 哺乳动物。体色灰褐,体长1.5至2.7米,栖于热带海中。无毛,圆头小眼。前肢作鳍形,后肢退化。牝者哺乳时,常以前肢拥幼仔,头、胸露出水面远望如抱儿之妇,故俗称人鱼。

翻译

  • 英语 dugong
  • 德语 Dugong

引证解释

  1. 哺乳动物体色灰褐,体长5至2.7米,栖于热带海中。无毛,圆头小眼前肢作鳍形,后肢退化。牝者哺乳时,常以前肢拥幼仔,头、胸露出水面远望如抱儿之妇,故俗称人鱼

国语辞典

儒艮rú gèn

  1.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海牛目。形似海牛,体长约一丈,栖于热带的海中。其雌者常以前肢抱儿,露出水面,远望如抱儿之妇。

网络解释

儒艮儒艮学名:Dugong dugon)嘴吻向下弯曲,其前端成为一个长有短密刚毛的吻盘。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叶水平位,其后缘中央有一缺刻。浆状的鳍肢无指甲。无鼻骨;前颌骨显著扩大急剧地下弯,下颌骨联合相应延长并急剧地下弯。每侧上、下颌各有3枚前臼齿和3枚臼齿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质良好并有丰沛水生植物海域定时浮出海面换气。因雌性儒艮偶有怀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习惯,故儒艮常被误认为“美人鱼”。自四千年前起,人类便开始儒艮捕杀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迄今儒艮数量极为稀少

儒艮的字义分解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16

    ["指读书人。 ~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 ~家。~教(即“孔教”)。~士。~术。~学。同“懦”,懦弱。"]详细解释

  • 拼音 gèn 部首 总笔画 6

    ["八卦之一,代表山。古代指时辰:“若依然葬书,多用乾、~二时,并是近半夜,此即文与礼违。”指东北方。 ~维。姓。"]详细解释

儒艮的分字组词

儒艮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