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 zé

仪则

拼音
yí zé
注音
ㄧˊ ㄗㄜˊ
繁体
儀則

仪则的意思

词语解释

仪则yí zé

  1. 法则

引证解释

  1. 法则

    庄子·天地:“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汉•班彪 北征赋》:“达人从事,有仪则兮;行止曲申,与时息兮。”
    清•曾国藩 《钞朱子小学书后:“其自能言之后,凡洒扫应对饮食衣服无不示以仪则。”

网络解释

仪则仪则,汉语词汇。

拼音:yí zé,

意思是法则。

仪则的字义分解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5

    ["人的外表或举动。 ~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按程序进行的礼节。 ~式。~仗。司~。礼物。 贺~。谢~。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 ~器。法制,准则。 ~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姓。"]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6

    ["模范。 以身作~。规程,制度。 规~。总~。原~。细~。效法。 ~先烈之言行。表示因果关系,就,便。 闻过~喜。表示转折,却。 今~不然。表示肯定判断,乃,是。 此~余之罪也。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 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 ~甚(做什么)。量词,指成文的条数。 新闻两~。"]详细解释

仪则的分字组词

仪则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