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ăn sī

选司

拼音
xuăn sī
注音
ㄒㄩㄢˇ ㄙ
繁体
選司

选司的意思

词语解释

选司xuǎn sī

  1. 旧时主管铨选官吏机构

引证解释

  1. 旧时主管铨选官吏机构

    唐•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选人得官有二年不能上者,有一人索远得留,乃注校书郎选司纲维紊坏,皆以 崔 郑 为口实。”

网络解释

选司选司古代吏部尚书称谓,最早在东汉时期称为“选部”,三国时期的魏国改为吏部,是各部尚书中专门负责官员任免部门。负责人称为吏部尚书,可以皇帝推荐包括三公在内高级官员。晋朝的时候开始被称为“选司”,隋唐时期以后,用“选司代替吏部这个称谓开始流行。宋辽金时期,选司称呼很少,直到明朝,在吏部中设立专职的“文选司”、“武选司”。清朝时,吏部设立四司,其中的“选司负责推选,职尤要”。

选司的字义分解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5

    ["主管,操作。 ~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官署名称。 人事~。视察。 ~日月之长短。姓。"]详细解释

  • 拼音 xuǎn 部首 总笔画 9

    ["挑拣,择。 ~择。~购。~辑(①挑选并辑录;②选辑成的书)。~拔。~用。~贤任能。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推举出代表或负责人。 ~举。普~。被选中的(人或物) 入~。人~。选辑成册的作品。 文~。诗~。短篇小说~。","同“先”,出自战国楚简。"]详细解释

选司的分字组词

选司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