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模糊查询,支持通配符和拼音查询, 帮助 。
亦作“搢忽”。
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引申指朝见。
引《穀梁传·僖公三年》:“阳穀 之会, 桓公 委端搢笏而朝诸侯。”范宁 注:“搢,插也。笏,所以记事也。”《墨子·公孟》:“公孟子 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 子墨子。”毕沅 校注:“忽即笏字。”《穆天子传》卷一:“天子大服,冕褘帗带,搢曶夹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清•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新乐 初受封,搢笏登天廷。”
引明•董谷 《碧里杂存·宝志公》:“圣祖 异焉,勅建 灵谷寺 ……命太常岁祭,行搢笏之礼焉。”
把笏版插在腰带上。
引《新唐书·卷一二六·张九龄传》:「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
古代官员的官服,没有口袋,于是将笏直接插在腰带上,叫“搢笏”。《墨子·公孟》就有公孟子搢笏而见墨子的描写:“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毕沅校注:“忽即笏字。”
["①插。如 ~笏。~箭。②摇动:“披甲带剑,挺铍~铎。”③古人所佩的饰带。④抑。"]详细解释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如 朝( cháo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详细解释
wàn hù
jìn shēn
páo hù dēng chăng
shēn hù
xuē hù
yī hù
jìn fú
yīng hù
zhí hù
xiàng hù
yú hù
páo hù
jìn duó
miăn hù
hù dài
hù jià
hù náng
cháo hù
hái hù
lán hù
mǐn hù
jìn pū
jìn hū
zhú hù
jī zéi hù
zhǔ hù xī shān
jìn shēn xiān shēng
yù hù
jìn shēn lù
jìn tǐng
jìn běn
shuǐ cāng hù
dōng hù shè
mù hù sī
chuí shēn zhèng 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