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 hù

搢笏

拼音
jìn hù
注音
ㄐㄧㄣˋ ㄏㄨˋ

搢笏的意思

词语解释

搢笏jìn hù

  1. 亦作“搢忽”。

  2. 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3. 引申指朝见。

引证解释

  1. 亦作“搢忽”。

  2. 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穀梁传·僖公三年》:“阳穀 之会, 桓公 委端搢笏而朝诸侯。”
    范宁 注:“搢,插也。笏,所以记事也。”
    墨子·公孟:“公孟子 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 子墨子。”
    毕沅 校注:“忽即笏字。”
    《穆天子传》卷一:“天子大服,冕褘帗带,搢曶夹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
    清•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新乐 初受封,搢笏登天廷。”

  3. 引申指朝见。

    明•董谷 《碧里杂存·宝志公》:“圣祖 异焉,勅建 灵谷寺 ……命太常岁祭,行搢笏之礼焉。”

国语辞典

搢笏jìn hù

  1. 把笏版插在腰带上。

    新唐书·卷一二六·张九龄传》:「故事公卿搢笏于带,而后乘马。」

网络解释

搢笏

古代官员的官服,没有口袋于是将笏直接插在腰带上,叫“搢笏”。《墨子·公孟》就有公孟子搢笏而见墨子的描写:“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毕沅校注:“忽即笏字。”

搢笏的字义分解

  • 拼音 jìn 部首 总笔画 13

    ["插。 ~笏。~箭。摇动:“披甲带剑,挺铍~铎。”古人所佩的饰带。抑。"]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10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朝( cháo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详细解释

搢笏的分字组词

搢笏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