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ǔ qī

五七

拼音
wǔ qī
注音
ㄨˇ ㄑㄧ

五七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五七wǔ qī

  1. 人死后三十五天。旧时丧礼,人死后每七日祭祀或唪经,有头七三七五七等。约计数目之词。

翻译

  • 英语 memorial activity 35 days after a person's death

引证解释

  1. 人死后三十五天。旧时丧礼,人死后每七日祭祀或唪经,有头七、三七、五七等。

    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拙夫死了,家下没人,昨日纔过了他五七。”
    红楼梦第六八回:“亲大爷的孝纔五七,姪儿娶亲这个礼,我竟不知道。”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媳妇病死不曾五七,一群鸡子也风扫落叶似地在两天里瘟掉了。”

  2. 约计数目之词。

    宋•胡太初 画帘绪论·听讼:“凡与一人竞诉,词内必牵引父子兄弟五七人,甚至无涉之家。”
    西游记十七回:“拖将过来看处,却是一条白花蛇怪。索性起来,捽做五七断。”

国语辞典

五七wǔ qī

  1. 民间习俗在人死后,每七日祭祀或唪经。有头七、三七、五七等。五七死者去世后三十五天。

    《红楼梦·第六八回》:「亲大爷的孝才五七,姪儿娶亲,这个礼我竟不知道。」

  2. 约略计算的数目。

    《董西厢·卷一》:「五七载间,家业零替,缘尚书生前守官清廉,无他蓄积所致也。」
    水浒传·第二回》:「自此王进子母两个,在太公庄上服药,住了五七日,觉道母亲病患痊了,王进收拾要行。」

网络解释

五七 (祭祀术语)

按照传统,人死了之后纪念仪式是很有讲究的。刚死的时候是做七——就是从刚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断七。之后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渐渐的拉长距离,再大的哀伤也该渐渐的淡了。

这些之中五七是一个很重要日子,说死了的人会在这一天回家最后看看他的家人然后投胎或是阴司居住为什么选死了后的第三十五天呢,我们乡下这样说法:一开始魂灵浑浑噩噩的,没有离开身体,也没有意识自己已经死了,等过了一个月,他想起来却发现身体里的骨头松开了,再也起不来的时候,终于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死了,于是那个魂灵长叹一声,爬出坟墓,来和家人做最后的告别

五七的仪式很讲究,要在灵堂摆一桌菜,倒上酒倒上茶,在生前住的房间里摆好洗脸水和洗脚水,在生前睡的床上放好生前常穿的衣服——总之就是为他最后一夜的休息做好准备。到晚上10来点,召唤的仪式就开始了(怕他忘了回家么?),大儿子拿着灯笼(怕他看不清夜路么?)爬到灵堂的屋顶上,掀起三张瓦片(??),向着夜空大叫几声“爹爹回来啊~~”之类的话余下的人则在梯下跪成一排,该哭的哭,该叫的叫。

关于死了的人那天到底不会回来的说法,人们一向都是将信将疑的。有说不相信的,但更多的还是诸如发现酒浅了,馒头掉在地上了,或是被子被掀起了一个角等等等等的说法。还有一个老太太神秘告诉我,说要证明其实简单,在睡房洒点草木灰可以了——会有浅浅的脚印——只不过这样对死者太不敬了。

作为封建迷信活动的一部分,五七的仪式至今仍在国内四处可见

五七的字义分解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2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4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 ~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详细解释

五七的分字组词

五七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