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shī

三师

拼音
sān shī
注音
ㄙㄢ ㄕ
繁体
三師

三师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师sān shī

  1. 北魏以后太师、太傅、太保三师。见通典·职官一》

  2. 星名

  3. 三国军队

  4. 佛教语。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

引证解释

  1. 北魏 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见《通典·职官一》

    唐•窦常 奉贺太保岐公》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
    《金史·百官志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皆正一品师范一人,仪刑四海。”

  2. 星名。

    《宋史·天文志二》:“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东,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师。”

  3. 三国的军队。

    左传·隐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
    杜预 注:“三国之军在 戴,故 郑伯 合围之。”

  4. 佛教语。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参见三师七僧”。

    唐•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若论发戒功,与三师齐德,何为不请之乎?可準三师而请。”

网络解释

三师

道教三师分别,度师、籍师、经师。商代的军队组织分右、中、左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古称三公,自北魏以后又称三师

三师的字义分解

  • 拼音 sān 部首 总笔画 3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表示多次或多数。 ~思而行。~缄其口。"]详细解释

  • 拼音 shī 部首 总笔画 6

    ["教人的人。 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 hào )为人~。擅长某种技术的人。 工程~。医~。技~。效法。 ~法古人。榜样。 ~范。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 ~母。~兄。~弟。~妹。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 法~。禅~。军队。 会~。出~。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 ~长。~座。一国的首都。 京~。姓。"]详细解释

三师的分字组词

三师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