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í dì pū

急递铺

拼音
jí dì pū
注音
ㄐㄧˊ ㄉㄧˋ ㄆㄨ
繁体
急遞舖

急递铺的意思

词语解释

急递铺jí dì pù

  1. 金、元、明代传递文书驿站。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设一铺,每铺设铺司一人,铺兵四、五人至十人。凡遇官府公文至,即行递送不分昼夜风雨无阻

引证解释

  1. 金、元、明 代传递文书的驿站。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设一铺,每铺设铺司一人,铺兵四、五人至十人。凡遇官府公文至,即行递送,不分昼夜,风雨无阻。

    《金史·章宗纪四》:“乙丑,初设都提控急递舖官。”
    《元史·兵志四》:“古者置邮传命,示速也。 元•制,设急递舖,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
    西游记三五回:“我 老孙 再不曾住脚,比急递舖的舖兵还甚,反復里外奔波不已。”

国语辞典

急递铺jí dì pù

  1. 驿站。

    《元史·卷一〇一·兵志四》:「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
    西游记·第三五回》:「我老孙再不曾住脚,比急递铺的铺兵还甚。」

网络解释

急递铺急递铺是我国元、明、清时期专司传递官方文书的通信组织接力传送昼夜不停,是急递铺通信的显著特点。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设置急递铺,它成为专一的、全国性的官方通信组织,除传递官方文书外,并不担负驿站所承担运送物资接待过往官员任务。《元史·兵制》称:“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至元九年(1272年)曾一度改名为“通远铺”,不久恢复旧称。元代每10里、15里或25里设一急递铺形成沟通全国的通信网络。铺兵昼夜不分,在铺值班,遇有公文到达立即出发走递,程限一般为每昼夜行400里。元代创立的“长引隔眼”(我国最早的排单)、“封缄规定”、“入递制度等等,均为明、清两代继承。明代的急递铺创于洪武元年(1368年),基本沿袭元制,据估计,全国约设置急递铺14,000余所。清代的邮驿主要由驿、站、塘、台、所、铺六种组织形式构成,各有其职责范围。铺即递铺,也叫急递铺,是传送普通公文的组织。据《清光绪会典》载,全国18个省有递铺13,935处,铺兵44,643人。咸丰四年(1845年),清政府大规模裁减递铺经费,使递铺元气大伤。加上递铺传送公文,全靠人力行走速度缓慢难以保证时效原因终于衰落下去。1896年,大清邮政正式开办,递铺的作用日渐消失

急递铺的字义分解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9

    ["焦燥。 ~燥。着~。焦~。气恼,发怒。 ~眼。使着急。 这件事真~人。匆促。 ~促。~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迅速,又快又猛。 ~流。~进。~先锋。~风暴雨。迫切,要紧。 ~切。~诊。~事。严重。 告~。对大家的事情或别人的困难尽快帮助。 ~人之难。"]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10

    ["传送,传达。 传~。投~。~送。~交。~眼色(以目示意)。呈~国书。顺着次序。 ~补。~变。~增。~减。~升。~降( jiàng )。古代指驿车。"]详细解释

  • 拼音 pūpù 部首 总笔画 12

    ["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 ~开摊平。~床。~垫(①卧具;②衬托,陪衬,写作技巧之一)。~张。平~直叙。","商店。 饭~。肉~。~面。床。 床~。搭~。卧~。旧时的驿站。 三十里~。"]详细解释

急递铺的分字组词

急递铺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