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 guān

阳关

拼音
yáng guān
注音
ㄧㄤˊ ㄍㄨㄢ
繁体
陽關

阳关的意思

词语解释

阳关yáng guān

  1. 古邑名。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偏东而南约六十里。

  2. 聚落名。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3. 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

  4. 古关名。常用泛指远方

  5. 古关名。战国时巴国三关之一。三国刘备又置关。

  6. 古曲阳关三叠》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引证解释

  1. 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后入 齐。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偏东而南约六十里。

    左传·襄公十七年》:“高厚 围 臧紇 于 防。师自 阳关 逆 臧孙,至于 旅松。”

  2. 古聚落名。在今 河南省 禹州市 境内。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 将数千兵,徼之於 阳关。”
    李贤 注:“聚名也。”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潁水 东南流,逕 阳关聚,聚夹水相对,俗谓之东西土城也。”

  3. 古关名。在今 甘肃省 敦煌市 西南 古董滩 附近,因位于 玉门关 以南,故称。

    汉书·地理志下》:“敦煌郡 …… 龙勒。有 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
    唐•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阳关 好像有意开门。”

  4. 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

    元•顾瑛 《发阊门》诗:“閶门 西去是 阳关,迭迭秋风迭迭山。”

  5. 古关名。 战国 时 巴国 三关之一。 三国 蜀 刘备 又置关。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江水 东逕 阳关 巴子梁,江 之两岸,犹有梁处, 巴 之三关,斯为一也。

    延熙 中, 蜀 车骑将军 邓芝 为 江州 都督,治此。”

  6. 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唐•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宋•柳永 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上兰橈。”
    清•姚鼐 《送演纶归里诗:“金尊斟緑醅,为唱古阳关郁达夫 奉赠诗之一:“解识将离无限恨,阳关只唱第三声。”

国语辞典

阳关yáng guān

  1. 地名。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2. 汉时设置于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一百三十里的关隘。因位于玉门关之南,故称为阳关」,为出塞必经的地方

网络解释

阳关 (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地名)阳关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西域交通的门户

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古董滩因地面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

阳关的字义分解

  • 拼音 guān 部首 总笔画 6

    ["闭,合拢。 ~门。~闭。~张。~停并转( zhǎn )。拘禁。 ~押。~禁。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 ~口。~隘。~卡( qiǎ )。~塞( sài )。~津。嘉峪~。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 海~。~税。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 ~节。难~。年~。牵连,联属。 ~连。~联。~心。~涉。~乎。~注。~于。有~。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 ~饷。姓。"]详细解释

  • 拼音 yáng 部首 总笔画 6

    ["明亮。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 268A)。指“太阳” ~光。~面。~历。向~。夕~。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 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温暖。 ~春。外露的,明显的。 ~沟。~奉阴违。凸出的。 ~文图章。关于活人的。 ~间(人世间)。~宅。~寿。带正电的。 ~极。~电。~离子。男性生殖器。 ~痿。古同“佯”,假装。姓。"]详细解释

阳关的分字组词

阳关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