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ī mă zhāo zhī xīn

司马昭之心

拼音
sī mă zhāo zhī xīn
注音
ㄙ ㄇㄚˇ ㄓㄠ ㄓ ㄒㄧㄣ
词性
成语
繁体
司馬昭之心

司马昭之心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司马昭之心sī mǎ zhāo zhī xīn

  1.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调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舆卿﹝等﹞自出讨之。'”按,司马昭继其兄师任魏大将军专国政,日谋代魏。后因以喻人所共知野心

引证解释

  1. 按, 司马昭 继其兄 师 任 魏 大将军,专国政,日谋代 魏。后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 王沉 、尚书 王经 、散骑常侍 王业,调曰:‘ 司马昭 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舆卿﹝等﹞自出讨之。’”梁启超 新民说·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德 相 俾士麦 宗教思想浅薄之人也,其在本国剥夺教徒特权风行雷厉,不遗餘力。至其在 中国 也,乃与 法 人争罗马教护教之名义,岂所谓 司马昭 之心,路人皆见者耶?”
    人民文学1978年第5期:“制造‘黑线专政’论的 司马昭 之心,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国语辞典

司马昭之心sī mǎ zhāo zhī xīn

  1. 歇后语)​路人皆知。三国魏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蓄意篡夺帝位专擅国政,自为相国,后髦封昭为晋公,加九锡,昭佯辞不受。曹髦愤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见。

    《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安惇传》:「无君之恶,同司马昭之心擅事之迹,过赵高指鹿为马。」

司马昭之心的字义分解

  • 拼音 zhī 部首 总笔画 3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赤子~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置~度外。等闲视~。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虚用,无所指。 久而久~。往,到:“吾欲~南海”。"]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5

    ["主管,操作。 ~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官署名称。 人事~。视察。 ~日月之长短。姓。"]详细解释

  • 拼音 xīn 部首 总笔画 4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 ~包。~律。~衰。~悸。中央,枢纽,主要的。 ~腹。中~。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 ~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详细解释

  • 拼音 zhāo 部首 总笔画 9

    ["光明。 ~明。~~(➊明亮的样子,如“日月~~”;➋明白事理。如“贤者以其~~,使人~~”)。明显,显著。 ~著。~彰。~布。~雪(揭明真情,洗清冤枉)。"]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3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 ~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大。 ~蜂。~勺。姓。"]详细解释

司马昭之心的分字组词

司马昭之心的相关词语